[发明专利]面板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6022.1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8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板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插入外接式感应单元的面板模块。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器搭配各种功能的外搭式感应器,已是市场主流,但在分工精细的面板设计与组装的流程中,面板厂与系统厂如何做有效的组装衔接与搭配,已是整个面板产业非常重要一环。
现行外搭式感应器的组装,常见的是在面板厂所组装的面板上以胶带进行假固定,而后在系统厂做外搭式感应器的贴附与组装。假固定是为了能让系统厂在组装外搭式感应器能够直接插入组装,因此面板上的胶带需要是自由状态而没有粘着固定,才能让系统厂能够顺利插入外搭式感应器。
为了避免在后续重工(rework)造成元件损换,因此在面板的电路基板上不贴附胶带,但也造成出货时电路基板几乎整个浮动没有粘贴而外露。此外,在运送过程中,胶带浮动摩擦也会造成异音问题。
因此,如何让面板上的胶带保持自由度让外搭式感应器能够插入组装的情况下,又可以固定胶带与电路基板,让出货时电路基板不外露,减少胶带浮动造成摩擦的异音问题,是为相关的所属技术领域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面板模块,包含:面板、基板、包覆单元;其中,面板包含第一面与第二面;基板设置于第二面上并与面板连接,基板具有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包覆单元包括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覆盖于第一表面及第二面,第二部分是自第一部分延伸并弯折后,经基板侧边设置于第二表面及第二面之间,第二部分具有第一粘着层,接着于第二表面。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包覆单元局部反折至基板的背侧粘贴,其中,包覆单元的未反折部分为未备胶,反折至基板的背侧的部分则是有备胶,因此,包覆单元的反折部分固定粘贴于基板,能让基板稳定被包覆,使其上的电子元件不外露,并能减少现有技术中浮动胶带造成的异音问题。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术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术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面外观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背面外观示意图(一);
图2B为本发明的背面外观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放大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的组装前的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的组装时的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另一态样的组装时的局部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裸铜区实施态样的外观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裸铜区实施态样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面板模块
3..........面板
3a..........第一面
3b..........第二面
30a........可视区
31..........铁框
32..........玻璃基板
5..........基板
5a..........第一表面
5b..........第二表面
51..........电子元件
53..........裸铜区
55..........可挠式连接单元
6..........包覆单元
61..........第一部分
610........破口
62..........第二部分
63..........第一粘着层
64..........第二粘着层
65..........阻隔层
67..........导电胶层
68..........隔离层
7..........定位单元
9..........外接式感应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A、图2B、图3及图4,是本发明面板模块的实施例。图1为正面外观示意图,图2A为背面外观示意图(一),图2A为背面外观示意图(二),图3为局部示意图,图4为放大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实例中,面板模块1包含:面板3、基板5、包覆单元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60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