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汽车脚踏板的高强稀土铝合金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1925.0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5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廖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阳光铝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3 | 分类号: | C22C1/03;C22C21/00;C22F1/04;C22C21/08;C22F1/047;C25D1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199 四川省成都市经***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汽车 脚踏板 高强 稀土 铝合金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脚踏板的高强稀土铝合金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铝是地球上含量极丰富的金属元素,且具有高比强度和弹性模量,高电导率和高热导率,极良好的耐腐蚀性能。1921年全世界的铝产量为20.3万吨, 1988年达到了1780万吨,2003年则达到了2400万吨。我国铝工业规模居世界第三,已具有年产400万吨电解铝的生产能力。铝材已成为我国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金属材料,在现代国民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汽车而言,环保、安全成为重中之重,无论是从节能减排还是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车身轻量化都是一个成效显著的途径。乘用车车身轻量化势在必行,载货车、客车、轨道车辆车身轻量化亟待突破。铝合金是轻量化材料中应用比较成熟的材料之一,根据美国铝学会的报告,汽车上每使用0.45 kg 铝就可减轻车重1 kg,理论上铝制汽车可以比钢制汽车减重40%左右。
铝合金材料是当前汽车材料研究的热点,在合金改良、成型性、铸件的疲劳强度、结构件的可焊接性、原材料循环利用等方面;在发展低成本、稳定制造的生产工艺方面,均有待于深入研究。以前,由于价格较贵等原因限制了高强铝合金材料(过去主要用于航空航天业)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石油危机发生之后,为了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汽车自重,作为减轻汽车车身重量的替代材料,得到了迅速发展。变形铝合金材料主要用在汽车的散热系统、车身、底盘等部位上,如汽车水箱、汽车空调器的蒸发器和冷凝器等主要是用复合带箔材和管材:车身各部位(如发动机罩、行李箱盖、车身项板、车身侧板、挡泥板、地板等)以及底盘等则是多用板材、挤压型材,常用的材料为6063、6061、5A02等牌号。
由于强度不够大,使用时间较长易生锈等原因,铝合金较少作为汽车脚踏板而多数使用不锈钢材料。不锈钢材料的脚踏板不易生锈但价格较贵,而且质量大,不利于汽车轻量化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强度大、不易生锈,能够提高汽车的承载能力、延长汽车使用寿命以及节能节材,能够有效减轻汽车脚踏板的质量,使驾驶者使用方便的适用于汽车脚踏板的高强稀土铝合金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适用于汽车脚踏板的高强稀土铝合金生产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S1:配料:采用质量分数为99.7%的工业纯铝、Al-稀土中间合金、工业镁锭和铝硅中间合金锭为炉料原材料,并根据合金的成分比计算材料的使用量,选用合适的覆盖剂和涂料,所述的原材料的成分分别为:工业纯铝(99.7%)中主要杂质元素及其重量百分比为:Ti:0.003%、B:0.0005%、Fe:0.154%、Si:0.109%、Cu:0.002%、V:0.102%、C:0.001%;
Al-稀土中间合金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稀土元素:10.23%、Ca:0.03%、Mg:0.025%、Cu:0.01%、Fe:0.22%、Si:0.12%、Al:余量;
工业镁锭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Fe:0.05%、Si:0.03%、Cu:0.02%、Al:0.05%、Cl:0.005%、Mn:0.06%、杂质:0.2%、Mg:余量;
Al-稀土中间合金中稀土元素(RE)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La:5.3%、Ce:2.7%、Pr:1%、Nd:0.9%、杂质≤0.1、Al:余量;
铝硅中间合金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Al:75%、Si:23%、其他杂质:2%;
所述的覆盖剂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NaCl:39%、KCl:50%、Na3AlF6:6.6%、CaF2:4.4%;
所述的涂料成分配比为:滑石粉:100g、水玻璃:50g、水:500ml;
S2:熔炼浇注:熔炼浇注前先进行扒渣,熔炼浇注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将搅拌工具清理干净,涂上涂料预热至200~300℃,金属模具预热到200~300℃后刷上涂料,再预热到200~300℃待浇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阳光铝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阳光铝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19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化装配式多、高层钢框架体系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取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