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回转钻进钻孔无线测斜仪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98376.6 | 申请日: | 2013-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1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汪琦;李群峰;刘志辉;肖建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士奇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22 | 分类号: | E21B47/02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刘建芳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钻进 钻孔 无线 测斜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的一种测量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煤矿井下水平钻孔或定向钻孔的回转钻进钻孔无线测斜仪。
背景技术
我国是产煤大国,煤炭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国家对瓦斯抽放工作非常重视,把瓦斯抽放作为煤矿瓦斯治理的根本技术,2001年召开的铁法现场会上,“先抽后采”被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列入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推动了瓦斯抽放的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瓦斯抽放技术与装备比较落后,致使所有的钻孔深度和方位不清楚,达不到设计钻孔抽放瓦斯的预期效果,仍造成瓦斯突出事故的频频发生,直接威胁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目前我国仍没有一种与回转钻机配套的钻孔轨迹测量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转钻进钻孔无线测斜仪,准确测量钻孔深度和方位,实现方位均布。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回转钻进钻孔无线测斜仪,包括测量探管与数据处理仪,测量探管包括探管本体,所述的探管本体内部设置有测量电路模块,测量探管与数据处理仪通信连接。
所述的探管本体外部套设有扶正胶套,扶正胶套外部均匀设置有三个扶正翼,三个扶正翼之间有间隙。
所述的探管本体的端部连接有转换接头,所述转换接头的外端部还均匀设置有与无磁钻铤内部三个槽相配合的三个固定键,三个固定键之间有间隙。
所述的测量电路模块包括第一中央控制单元、数据采集电路、数据存储电路、第一通讯电路以及第一电源电路,数据采集电路通过信号处理电路连接第一中央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第一中央控制单元与数据存储电路连接,第一中央控制单元的通信端连接第一通讯电路,第一电源电路为测量电路模块的各个电路供电。
所述的数据处理仪包括第二中央控制单元、第二数据存储电路、操作按键电路以及第二通讯电路、显示电路、第二电源电路,第二中央控制单元连接第二数据存储电路,操作按键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中央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二中央控制单元的通信端通过第二通讯电路和第一通讯电路与第一中央控制单元通信,第二电源电路为数据处理仪的各个电路供电。
所述的数据采集电路包括三个用于采集测量探管不同方向上加速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和三个用于采集大地磁场信号的磁场传感器。
所述的测量电路模块还包括有用来采集钻孔内的环境温度的温度采集电路,温度采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中央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的第一中央控制单元、第二中央控制单元均连接有实时时钟电路。
所述的第一电源电路和第二电源电路均包括电池、安全控制电路、电源输出电路,电池通过安全控制电路连接电源输出电路的输入端,电源输出电路输出电源为各个电路供电。
所述的电池为可更换的可充电电池。
本发明的回转钻进钻孔无线测斜仪的测量探管通过第一中央控制电路、数据存储电路、实时时钟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数据采集电路、通讯电路、温度采集电路、电源电路、安全控制电路、电池与数据处理仪同时配合使用,实现了回转钻进钻孔无线测斜仪的数据采集、数据记录、存储等工作。工作时,把测量探管随钻头送到钻孔中,加速度传感器和磁传感器测量探管的实时测斜数据,同时通过实时时钟记录每个采样点的时间;数据处理仪留在钻孔外,记录操作人员按下按键时采集有效点的时间。采集工作结束后,将测量探管及数据处理仪的数据送入上位机软件进行匹配合成,即可得到每个采集点的测斜数据,同时生成钻孔的轨迹。本发明能准确测量钻孔深度和方位,实现方位均布,达到设计钻孔抽放瓦斯的预期效果,杜绝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保障现场施工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中测量探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2的A向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转换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测量探管的原理框图;
图7为本发明的数据处理仪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士奇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士奇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83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