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法制备球形镍钴铝固溶体三元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6403.6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2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伟;孙卫华;王锡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亚兰德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53/04 | 分类号: | C01G53/04;C01G51/04;C01F7/02;H01M4/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831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法制 球形 镍钴铝 固溶体 三元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续法制备球形镍钴铝固溶体三元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对能源的大力开发研究利用越来越必要和紧迫,寻求、开发可替代二次能源就显的尤为重要。锂离子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能二次电池,由于自身具有比能量高、循环周期长、放电性能稳定、环境污染小、开发潜力大等明显优势, 现已成为全球能源产业发展和开发的一个重点方向。而最近几年中,锂离子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锰三元锂离子正极材料发展十分迅猛,由于镍钴锰的协同效应,镍钴锰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综合了LiNiO2 、LiCoO2、 LiMnO2三种层状结构材料的优点,其电化学性能优于以上LiNiO2、LiCoO2、LiMnO2中任何单一组分正极材料,成为了全球范围内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然而,在实际使用时,发现用镍钴锰三元材料做成的锂离子电池在某些性能方面也存在不足,针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性能改善需求,提供一种性能更优的连续法制备球形镍钴铝固溶体三元材料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法制备球形镍钴铝固溶体三元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连续法制备球形镍钴铝固溶体三元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水溶性镍盐、钴盐和铝盐溶解成金属混合盐水溶液,再将金属混合盐水溶液、络合剂水溶液,沉淀剂水溶液和抗氧化剂水溶液分别经精密流量控制系统连续注入到温度为50~70℃反应釜中,控制反应体系搅拌速度,控制反应液氨值和pH值,持续反应生成镍钴铝三元氢氧化物固溶体,再经结晶、生长成球形颗粒后,再经陈化、洗涤、干燥得到。
进一步,所述水溶性镍盐、钴盐、铝盐分别为硫酸盐、氯化盐或硝酸盐其中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水溶性镍盐、钴盐、铝盐均为硫酸盐,金属混合盐水溶液中硫酸镍浓度为0.90~1.50 mol/L,硫酸钴浓度为0.30~0.90 mol/L,硫酸铝浓度为0.10~0.60 mol/L。
进一步,所述络合剂为氨水,络合剂浓度为6.0~12.0 mol/L。
进一步,所述沉淀剂为氢氧化钠和/或氢氧化钾,沉淀剂浓度为3.0~7.5 mol/L。
进一步,所述抗氧化剂为水合肼,抗氧化剂浓度为12~30%,抗氧化剂和金属混合盐水溶液进料体积比为1:15~30。
进一步,控制反应液氨值为6.0~12.0 g/L。
进一步,控制反应液pH值为9.5~12.5。
进一步,控制反应体系的搅拌速度为110~260 r/min。
较为完善的是,制备的球形镍钴铝固溶体三元材料的球形颗粒的D50为5~20μm。
本发明连续法制备球形镍钴铝固溶体三元材料的方法,其优点表现在:
1、工艺流程简单,反应易于控制。
2、产品球形度好,振实密度高。
3、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市场潜力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产品的1000倍扫描电镜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产品的10000倍扫描电镜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产品的扫描X衍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将水溶性镍盐、钴盐和铝盐溶解成金属混合盐水溶液,再将金属混合盐水溶液、络合剂水溶液,沉淀剂水溶液和抗氧化剂水溶液分别经精密流量控制系统连续注入到温度为65±0.2℃反应釜中,控制反应体系搅拌速度,控制反应液氨值和pH值,持续反应生成镍钴铝三元氢氧化物固溶体,再经结晶、生长成球形颗粒后,再经陈化、洗涤、干燥得到球形镍钴铝固溶体三元材料,其球形颗粒的D50为5~20μm。
金属混合盐水溶液中,硫酸镍浓度为1.30 mol/L,硫酸钴浓度为0.85 mol/L,硫酸铝浓度为0.30 mol/L。
络合剂为氨水,络合剂浓度为9.5 mol/L;沉淀剂为氢氧化钾,沉淀剂浓度为4.0 mol/L;抗氧化剂为水合肼,抗氧化剂浓度为26%(体积百分比,下同);抗氧化剂和金属混合盐水溶液进料体积比为1: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亚兰德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亚兰德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64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地震体数据的实时光线投射体绘制方法
- 下一篇:光电组件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