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阴阳鱼温差动力转换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96096.1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4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马照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照龙 |
主分类号: | F03G7/04 | 分类号: | F03G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8021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阳 温差 动力 转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系统结构利用温差输出动能的技术方案,可以归属于蒸汽发生方法。
背景技术
阴阳鱼图又名太极图,我个人认为阴阳鱼图是我国古人对世间万事万物的相互关系及分类概括的识知以图画的形式传承表达给后人的思想财富,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一种积淀,但长久以来被一些玄学人仕所利用而使其成为异端学说的标志。去除其玄学影响,阴阳鱼图不失为一张规整美妙的画作,不同领域的人面对阴阳鱼图时可能对其作出不同的解释,这正是本人对其着迷所在,本人于2013年1月7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过名为《一种温差动力转换方法》的专利申请,该申请中的温差动力转换系统需要偏向定位控制组件才可得到定向动力输出,个人认为还是比较繁复,再看到阴阳鱼图时觉得可以通过利用该图的动态运行机制做出更为简单不用偏向定位控制组件的温差动力转换系统。将阴阳鱼图看作动态的,可以看到整个图在不停作圆周运动或两鱼在做绕圈运动。这里所指的温差动力转换系统是利用广泛存在的温度差引起系统内工质汽化和液化之间产生的压力差来推动系统向外输出动能,其工质工作在常温下的沸点附近,系统内无化学反应,只有物理转换过程。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从技术层面说是使温差动力转换系统结构更为简单;从能源利用层面说是希望改变现有能源利用的误区,使能源利用可以以可持续长久的方式进行,不过多消耗有限的化石能源,原因在于四季的变化、物体界面间的差别及物体表面与深层等等都存在着温度差别,这些差别是能量交换的结果,而我们只需要将这些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的能量交换引导出一小部分转换成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这一小部分能源的获得,我想不会引起气候变化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生存环境而又能得到能源利用的益处的目的,本发明就为达到这些目的可以采取技术方案。
本发明主要技术方案是将平面阴阳鱼图立体化处理改造,配合注入工质,使其成为一种温差动力转换系统。改造方法如下:去除图中鱼眼,以阴阳鱼图图形样式,将中空圆柱体分为两半,密封住圆柱体两端,每一半成为一条阴阳鱼,阴阳鱼鱼尾部各设一个单向通道通向另一鱼头部,而另一鱼鱼头部向前鱼尾部则不通,在适当位置安装密闭阀门,从密闭阀门注入工质,从而形成单组密闭的阴阳鱼温差动力转换组件,该组件可以单独使用;为了使整个转换系统更稳定运行,可以将两组或两组以上多组阴阳鱼温差动力转换组件按圆柱体轴线同向等距错位串接方式组装到一起,形成一个反向运行阻力较大的顺向运行容易阴阳鱼温差动力转换组合体。在组合体加上动力输出轴承并装到支架上即成为温差动力转换系统。注悉:各组件安装不分先后,以方便安装为准,注入的工质主要是易挥发、低沸点液体,可以与其它工质配合使用,总容量应少于单一阴阳鱼容积,注入工质前或后应对密闭组件内进行真空负压处理,使工质进行温差交换时不受密闭腔体内的不易冷凝及蒸发的气体压强影响温差动力转换效率。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阴阳鱼图可以改造出其它类似形状的阴阳鱼温差动力转换系统,如将阴阳鱼分界线作分段直线化处理或将阴阳鱼图外围圆圈改为分段直线化处理等变化形式也是本发明的发明范围。
有益效果:1、使温差动力转换系统结构更为简单;2、是密闭物理内能转换系统,无不良排放,运行噪音小;3、温差来源广泛,可以用多种手段获取。
附图说明
图1为:单组阴阳鱼温差动力转换组件截面示意图,AB表示两条阴阳鱼,1为B阴阳鱼的鱼尾,4为A阴阳鱼的鱼尾,2为A阴阳鱼的鱼头,3为B阴阳鱼的鱼头,斜线部分表示工质,斜线以上留白部分表示蒸汽。
图2为:两组阴阳鱼温差动力转换组件串接后组合体示意图,左上图为从合透视截面示意图(即是两组阴阳鱼温差动力转换组件各自阴阳鱼分界线从合示意图),右下图为串接方式示意图,1是细阴阳鱼分界线对应右下图所处的位置,2是粗阴阳鱼分界线对应右下图所处的位置,细粗两阴阳鱼分界线表示的是位置关系,不是表示实物形状的细和粗,斜线部分表示工质,斜线以上留白部分表示蒸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苗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照龙,未经马照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60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确控制石墨烯层数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倾斜轴双螺旋型风雨发电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