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及其合成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5358.2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6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斌;刘德龙;王家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31/24 | 分类号: | B01J31/24;C07F17/02;C07B41/02;C07C215/30;C07C213/00;C07C217/72;C07D307/52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高为华;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性 反应 中心 催化剂 及其 合成 应用 | ||
1.一种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结构通式(I)如下:
其中,M为铁或钌;R表示C1-C8的直链式、支链式烷基、环状基、烯基、或炔基基团,或者表示C6-C8芳香族基团;Ar为有取代基或无取代基的C6-C10的芳香族基团,其中,取代基为C1-C8的烷基、烷氧基或卤烷基;X为所有可以和金属钌配位的基团或阴离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R表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苯基、苄基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Ar表示苯基、对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3,5-二叔丁基苯基、3,5-二(三氟甲基)苯基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X为三苯基膦、苯基、4-甲基异丙基苯基中的一种。
5.一种合成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手性配体与金属钌盐在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所述手性配体的结构通式(II)如下:
其中,M为铁或钌,R表示C1-C8的直链式、支链式烷基、环状基、烯基、或炔基基团,或者表示C6-C8芳香族基团;Ar为有取代基或无取代基的C6-C10的芳香族基团,其中,取代基为C1-C8的烷基、烷氧基或卤烷基;
所述金属钌盐为选自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二氯苯基钌二聚体、二氯双(4-甲基异丙基苯基)钌二聚体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钌盐的钌与所述手性配体的摩尔比例为1:0.5~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钌盐的钌与所述手性配体的摩尔比例为1:0.5~0.55。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二氯甲烷、1,4-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乙醚、甲苯、二甲基苯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反应温度为0~100℃,反应时间为0.5~2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反应温度为60~70℃,反应时间为1~1.5小时。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在β-氨基酮类底物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中的应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氮气氛围下,在有机溶剂中加入β-氨基酮类化合物和碱,在加入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后置换为氢气氛围下,使β-氨基酮类化合物发生不对称氢化反应;
所述β-氨基酮类化合物的的结构通式(III)如下,
其中,R1为苯基或苯环上有取代基的苯基,或为具有芳香性的杂芳基,或为具有芳香性的稠环类基团,或为C1-C8的直链式、支链式的烷基、环状基、烯基、或炔基基团;其中,取代基为C1-C8的烷基、烷氧基,或卤素;
R2为C1-C8的直链式、支链式的烷基、烯基、环状基、或炔基基团,或者为C6-C8芳香族基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535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