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氨脱碳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5288.0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4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婷婷;陈建华;顾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C1/12 | 分类号: | C01C1/1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 |
地址: | 31510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氨 脱碳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化工工艺领域,具体指一种合成氨脱碳工艺。
背景技术
热钾碱工艺(Hot potassium carbonate process)是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二氧化碳脱除方法。在热钾碱工艺中,碳酸钾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钾;CO2在碳酸钾水溶液中的吸收过程是一种可逆反应。溶液的再生则是将已吸收二氧化碳的碳酸氢钾溶液加热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再生成碳酸钾。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CO2+K2CO3+H2O←→2KHCO3+Q 式(1)
由于该反应进行得十分缓慢,必须加入某些物质作为活化剂对反应起到催化作用,大幅度提高反应过程的传质速率和溶液的吸收能力。最常见的活化剂为有机胺。有机胺加速热钾碱吸收CO2的机理为:
首先,CO2与有机胺反应形成复合物:
CO2+RRˊNH→RRˊNCOO-+H+ 式(2)
形成的复合物水解:
RRˊNHCOO-+H2O←→HCO3-+RRˊNH 式(3)
离子瞬间平衡:
H++OH-←→H2O 式(4)
在以上的反应历程中,式(3)的反应速率最为缓慢,换言之有机胺吸收CO2反应的控制步骤在于氨基甲酸酯的水解反应。早期开发的有机胺活化剂,如二乙醇胺因其在水溶液中与碳酸氢根形成较为稳定的氨基甲酸盐,其水解反应(3)不能迅速的进行,在临近界面的反应带中有机胺被消耗生成氨基甲酸盐,造成有效活化剂浓度的下降和催化作用的降低。
传统的热钾碱法,根据多年的操作实际来看,合成气净化度不高,溶液再生度不好,提高生产负荷较困难。针对现有需改造装置而言,由于吸收塔、再生塔及塔底再沸器等关键设备的设计裕量小,若改为MDEA脱碳工艺则需要增加的设备较多,改造投资大,并且受现有设备、管道等的限制,改为MDEA后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CO2吸收能力强、溶液吸收和传质效率高、节约能耗且净化度高的合成氨脱碳工艺用活化剂及脱碳工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合成氨脱碳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上游工序送来的220~240℃、2~3MPa的变换气经过淬冷水泵喷水冷却降温至170~180℃后,进入CO2再生塔塔底再沸器与再生塔底溶液换热,降温至125~135℃;进入变换气/富液换热器换热出吸收塔的富液,温度降至约115~120℃,经变换气锅炉给水换热器温度降至70~80℃后,进入变换气分离器分离出冷凝水,气相部分进入CO2吸收塔塔底,在CO2吸收塔内与从CO2吸收塔塔顶部进塔的加有消泡剂的200~210t/h的贫液以及从CO2吸收塔塔中部进塔的1150~1180t/h的半贫液逆流接触脱除二氧化碳,CO2吸收塔塔顶出口送出的净化气中CO2体积含量降到0.1%以下,经CO2吸收塔顶分离器气液分离后去甲烷化炉;
从CO2吸收塔塔底出来的压力2.4~2.8MpaG、温度为110~120℃的富液经水力透平回收能量,压力降至0.6~1.0MpaG;进入变换气/富液换热器换热后送入富液闪蒸塔进行一级闪蒸,闪蒸出溶解在富液中的大部分H2和CO,闪蒸汽进入闪蒸汽洗涤塔经来自CO2吸收塔中部的18~22m3/h的半贫液洗涤掉其中的CO2后,送燃气管网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52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丝线印染工艺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脉冲电场处理室的半导体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