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式计算、通信一体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93562.0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7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庆剑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G06F3/023;G06F3/0488;H04M1/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计算 通信 一体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计算机和移动电话融为一体装置的方法,该装置是一种拥有移动电话性能的小型化计算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计算机采用鼠标和QWERTY标准键盘作为操作、输入设备。但是QWERTY标准计算机键盘按键数量极多,这给计算机小型化造成了很大困难。现有小型化计算机采用小尺寸QWERTY键盘的设计,这一方案对进一步减小设备的长、宽、高形成障碍且不能很好的兼顾手持设备单手、双手、竖屏、横屏操作。
发明内容
传统计算机由于需要使用按键数量众多的键盘和鼠标实现操作,而手机智能化后的特征是在显示面积最大化和机器尺寸最小化之间寻求最佳平衡并要保证单手、双手、竖屏、横屏都能方便的操作,为达到这一目标,智能手机大部分都采用大触摸屏直板虚拟键盘的解决方案,触摸屏和虚拟键盘的使用很好的兼顾了单手、双手、竖屏、横屏操作的舒适性,但同时也带来了显示屏占用的问题,很多操作需要在主界面、菜单界面、输入界面之间频繁来回切换,十分繁琐;传统计算机使用按键数量众多的键盘和鼠标作为操作设备,这一特征使得传统计算机小型化以适应手机智能化面临不小的困难。该发明提供了一种拥有移动电话性能的小型化平板计算机,该小型化平板计算机很好的控制了设备的尺寸同时保留了物理键盘和鼠标设计并兼顾单手、双手、竖屏、横屏操作的舒适性,成功将传统计算机小型化以适应手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该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小型化计算机采用直板造型带物理键盘的设计,全新的键盘设计在大屏幕小机身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直板造型有利于降低机身厚度,实体键盘的使用相比虚拟键盘可不增加显示屏占用将显示屏有效面积最大化,实体键盘操作识别率要优于虚拟键盘;该小型化计算机使用三块触摸板、十六颗实体按键和触摸屏作为输入、操作设备,三块触摸板其中一块用于对鼠标指针的移动、点击操作,另一块触摸板作为方向键和指示键,第三块触摸板和触摸屏作为文字输入的主要设备与十六颗实体按键协作可实现多种文字、常用标点符号的输入和移动电话键盘的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传统计算机与移动电话融合后结构更紧凑尺寸更小更具便携性,计算机和手机的应用范围因此得到更大的扩展。
附图说明
图1-1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机正视结构图,图1-2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后视结构图,图1-3小型化平板计算机文字输入触摸板(包括主输入触摸板和显示屏上的虚拟输入板两部分)基本操作方法原理图,图1-4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键盘基本映射图,图1-5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文字输入触摸板拉丁文映射图,图1-6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键盘中文、英文、印尼语、马来语、菲律宾语映射图,图1-7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文字输入触摸板中文汉字、中文拼音映射图,图1-8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键盘法语映射图,图1-9小型化平板计算机键盘葡萄牙语映射图,图2-1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键盘西班牙语映射图,图2-2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键盘意大利语映射图,图2-3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键盘荷兰语映射图,图2-4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键盘德语映射图,图2-5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键盘挪威语、丹麦语映射图,图2-6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键盘瑞典语映射图,图2-7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键盘希腊语映射图,图2-8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文字输入触摸板希腊语映射图,图2-9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键盘俄语映射图,图3-1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文字输入触摸板俄语映射图,图3-2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键盘乌克兰语映射图,图3-3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文字输入触摸板乌克兰语映射图,图3-4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键盘阿拉伯语映射图,图3-5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文字输入触摸板阿拉伯语映射图,图3-6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键盘日语映射图,图3-7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文字输入触摸板日语罗马字母映射图,图3-8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键盘韩语映射图,图3-9是小型化平板计算机文字输入触摸板韩语映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庆剑,未经孟庆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935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