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调节电路、天线调节方法及通信单元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87449.1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1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松井宽;B.格里菲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8 | 分类号: | H04B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胡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调节 电路 方法 通信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调节天线的谐振频率的天线调节电路、天线调节方法和通信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经常使用被称为近场通信(NFC)的通信技术。近场通信是其通信范围大约几十厘米的非接触通信。在日本,这样的通信技术的示例包括FeliCa(注册商标)。经常在诸如IC卡和便携式电话中提供近场通信的通信功能,可以在一种装置上持有所述IC卡和便携式电话,由此诸如在通过包括火车的交通运输部门的检票口(ticket gate)时以及在进入大楼时执行验证。现在,例如,通过将这样的近场通信用于电子货币,已经进一步扩展了近场通信的应用。
具有近场通信功能的这样的IC卡、便携式电话(通信单元)等中包括诸如天线以及用于通过天线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电路。对于这样的天线、电路等等,已经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如在日本专利登记No.3874145、No.4379446和No.4609394中公开的。
发明内容
在近场通信中,天线的谐振频率是对通信属性施加影响的重要参数。因此,在用于近场通信的通信单元的生产过程中,将天线并入通信单元中,随后调节天线的谐振频率以便允许该谐振频率落入预定频率范围内。在执行调节时,期望以简单方式有效地调节谐振频率。
期望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方式有效地调节天线的谐振频率的天线调节电路、天线调节方法和通信单元。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天线调节电路包括:驱动部分,其向与天线连接的可变电容输入交流驱动信号;以及控制部分,其基于从可变电容导出的输出信号的相位来设置可变电容的电容值。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天线调节方法包括:向与天线连接的可变电容输入交流驱动信号;以及基于从可变电容导出的输出信号的相位来设置可变电容的电容值。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通信单元包括:天线;使用天线执行通信的通信部分;以及天线调节电路。天线调节电路包括:驱动部分,其向与天线连接的可变电容输入交流驱动信号;以及控制部分,其基于从可变电容导出的输出信号的相位来设置可变电容的电容值
在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的天线调节电路、天线调节方法和通信单元中,设置可变电容的电容值,由此调节天线的谐振频率。当向可变电容输入交流驱动信号时,基于从该可变电容输出的输出信号的相位来设置可变电容的电容值。
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天线调节电路、天线调节方法和通信单元,基于从可变电容输出的输出信号的相位来设置可变电容的电容值。因此,可以以简单方式有效地调节天线的谐振频率。
将理解,上面的整体描述和下面的具体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图提供对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包括附图以便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附图被并入并且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图示了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技术原理。
图1是图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是图示图1中所示的非接触通信部分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3是图示图2中所示的天线的特性示例的特性图;
图4是图示图1中所示的非接触通信部分中的调节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5A和5B是图示图2中所示的驱动部分的操作示例的解释图。
图6是图示图2中所示的非接触通信部分的调节操作的示例的解释图
图7是图示根据修改的非接触通信部分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8是图示根据另一修改的非接触通信部分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9是图示根据另一修改的非接触通信部分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10是图示根据另一修改的非接触通信部分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11是图示根据另一修改的非接触通信部分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12是图示根据另一修改的非接触通信部分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图13是图示根据另一修改的非接触通信部分的配置示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配置示例]
(整体配置示例)
图1图示了根据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话(便携式电话1)的配置示例。该便携式电话1以非接触方式执行近场通信。将注意,通过本实施例具体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天线调节方法和通信单元的每个,并且因此将在这里一起进行描述。
便携式电话1包括无线通信部分11、非接触通信部分20、声音输入部分13、声音输出部分14、操作部分15、显示部分16和控制部分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74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