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及插座式触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4813.9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7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林士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贾磊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插座 式触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电子设备,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视需求调整触控型态的电子设备及插座式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的触控玻璃大都被贴合于显示装置以形成大家熟知的平板计算机,以此令使用者能由触控玻璃的其中一表面进行触控操作。然而,此种触控玻璃贴合显示装置的结构已无形中局限触控玻璃的应用并产生其它不便的问题。举例来说,当平板计算机需要输入大量文字时,则需将平板计算机另行接上一外加键盘。或者,当需将平板计算机停放在特定角度时,则需在平板计算机装设一可折叠的壳体,以此通过壳体的折叠与支撑,令平板计算机能维持在特定角度。
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失可改善,所以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触控玻璃应用模式,即触控玻璃的相反两表面皆可作为触控接口的电子设备及插座式触控装置。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插座式触控装置,包含:一插座,其具有一座体、自该座体延伸的一框体、及设置于该座体的一连接器模块,该座体形成有朝向不同方向的一第一插接口与一第二插接口;及一触控玻璃,其固定于该插座的框体且电性连接于该插座的连接器模块,该触控玻璃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位于该第一表面相反侧的一第二表面;以及一显示装置,其定义有一可视区域,且该显示装置具有一电连接器,该显示装置的电连接器选择性地沿该第一插接口与该第二插接口插设于该连接器模块;其中,当该显示装置的电连接器沿该第一插接口插设于该连接器模块时,该显示装置与该触控玻璃呈彼此平行地叠置,该触控玻璃的第二表面对应且面向于该显示装置的可视区域,而该第一表面用以作为触控接口之用;当该显示装置的电连接器沿该第二插接口插设于该连接器模块时,该显示装置与该触控玻璃相夹有一特定角度,且该触控玻璃的第一表面适于置放在一工作面上,而该第二表面用以作为触控接口之用。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另提供一种插座式触控装置,包括:一插座,其具有一座体、自该座体延伸的一框体、及设置于该座体的一连接器模块,该座体形成有朝向不同方向的一第一插接口与一第二插接口;以及一触控玻璃,其固定于该插座的框体且电性连接于该插座的连接器模块,该触控玻璃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位于该第一表面相反侧的一第二表面,且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用以分别作为触控接口之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的电子设备及插座式触控装置,有效改善触控玻璃贴合显示装置的结构在使用中所造成的不便及触屏玻璃应用的局限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子设备第一实施例处于平板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子设备第一实施例的插座式触控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子设备第一实施例处于笔电状态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5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电子设备第一实施例处于笔电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电子设备第一实施例处于笔电状态且设置有按键指示膜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电子设备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电子设备第二实施例处于笔电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电子设备第二实施例处于平板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0电子设备1插座式触控装置
11插座 111座体
1111第一长侧面 1112第二长侧面
1112a操作槽1113插槽
1114第一插接口 1115第一定位槽
1115a凹坑1116第二插接口
1117第二定位槽 1117a凹坑
1118凹槽 112框体
113缓冲垫114电路单元
1140连接器模块 1141电路板
1142第一连接器 1143第二连接器
1144传输线 1145旋转连接器
115磁吸单元1151第一磁吸件
1152第二磁吸件 116调整单元
1161转盘 1162突片
12触控玻璃 121第一表面
122第二表面13按键指示膜
2显示装置21显示主体
211可视区域212插接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48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