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蛹虫草的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3750.5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5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熊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艳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世喆 |
地址: | 561000 贵州省安顺***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虫草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蛹虫草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虫草菌素是由腺苷和碳支链的脱氧戊糖组成的一种核苷酸,因此也被称为3’-脱氧腺苷(3’-deoxyadenosine,3'-dA),分子式为C10H13N5O3,分子量为251,熔点为230~23l℃,紫外光最大吸收波长为259nm,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抑菌作用、抗肿瘤作用、抑制病毒作用、增强免疫功能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Link隶属于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粪壳菌亚纲Sordariomycetidae、肉座菌目Hypocreales、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虫草属Cordyceps;蛹虫草是虫草菌素的主要产生菌,其虫草素含量为冬虫夏草的数十倍,是获得虫草素的主要来源。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都是以蛹虫草菌种作为来源通过培养繁殖,进而产生虫草菌素;而常见的培养蛹虫草菌种在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将菌种接到液体种子培养基后,26℃下以130转/分钟,震荡培养一定时间,得液体母种;再以4%的母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培养基中,在26℃下以190转/分摇瓶培养17天后得到虫草菌素;
菌种在生长的过程中用到了液体种子培养基及其发酵培养基;液体种子培养基包括:2%蛋白胨、2%蔗糖、0.05%MgSO4·7H2O、0.1%KH2PO4;发酵培养基包括:4%蔗糖、1.5%蛋白胨、0.05%MgSO4·7H2O、0.05%K2HPO4、4.0mg1NAA。
但是,目前相关技术采用的蛹虫草菌种的培养方法得到的虫草菌素的产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蛹虫草的栽培方法,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蛹虫草的栽培方法,包括,分别配制斜面培养基、液体种子培养基和子实体栽培培养基;将蛹虫草菌种接种到所述斜面培养基,并在23-25℃培养6-8天,得到斜面菌种;将所述斜面菌种转接到所述液体种子培养基上,在23-25℃下以250转/分钟摇床培养2-3天,得到种子液;将所述种子液转接到已灭菌的所述子实体栽培培养基上,并放置到已消毒的避光培养室进行暗培养,得到菌丝体;将所述菌丝体进行转色培养,并得到长有菌蕾的菌丝体;将所述长有菌蕾的菌丝体进行子实体培养,得到虫草菌素。
在菌种培养的过程中,不同生长阶段的蛹虫草菌种采取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将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之后,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之后,得到斜面菌种,再将得到的斜面菌种接种到液体种子培养基,培养一定时间后得到种子液;种子液经过子实体培养基培养,并进行暗培养之后,就会得到菌丝体,菌丝体通过转色培养以及子实体培养之后即得到虫草菌素,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蛹虫草菌种的栽培方法,在培养的过程中,蛹虫草菌种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都采取了不同的培养条件,通过不同的培养条件进而控制了蛹虫草菌种不同时期的生长特性,使得菌种能够稳定、高效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其产生的虫草菌素量较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的蛹虫草的栽培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蛹虫草的培养基,包括:步骤101:分别配制斜面培养基、液体种子培养基和子实体栽培培养基;步骤102:将蛹虫草菌种接种到所述斜面培养基,并在26-28℃培养6-8天,得到斜面菌种;步骤103:将所述斜面菌种转接到所述液体种子培养基上,在26-28℃下以250转/分钟摇床培养2-3天,得到种子液;步骤104:将所述种子液转接到已灭菌的所述子实体栽培培养基上,并放置到已消毒的避光培养室进行暗培养,得到菌丝体;步骤105:将所述菌丝体进行转色培养,并得到长有菌蕾的菌丝体;步骤106:将所述长有菌蕾的菌丝体进行子实体培养,得到虫草菌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艳,未经熊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37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屏手套
- 下一篇:微波红外联合红枣烘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