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阿旁宫寿组培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80649.4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5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燕;陈剑平;汪一婷;牟豪杰;吕永平;陈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002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阿旁宫寿组培 再生 体系 建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茎尖培养技术,主要是一种阿旁宫寿组培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
背景技术
阿旁宫寿属百合科十二卷属(Haworthia)多肉植物,其叶片肥厚多汁,窗面晶莹透明,并具有城墙纹理,规整美丽,为优良的多肉植物品种。由于其自然繁殖率低,且原产地不在我国,加之人类过度采掘和对其生境的破坏,目前数量较少、市售价格居高不下,使其推广受到限制。因此,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阿房宫寿的快速繁殖,对于保存优良种质资源、繁殖名优珍稀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实现其规模化生产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可以在短期内快使植物速繁殖,不仅繁殖速度块,且因为是无性繁殖可以保持与母株的一致的遗传性状。但是,在此之前还没有关于建立阿房宫寿组培再生体系的报道,更没有成功的实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阿旁宫寿组培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该阿旁宫寿组培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培养基的配制:
(1)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其中蔗糖20~30g/L,琼脂5~9g/L,pH=5.8;
(2)诱导培养基:MS+6-BA4~8mg/L+NAA0.05~0.5mg/L;
(3)分化培养基:MS+6-BA0.05~0.5mg/L+NAA0.05~0.5mg/L;
(4)增殖培养基:MS+6-BA0.5~1.0mg/L+NAA0.05~0.2mg/L;
(5)壮苗培养基:MS+6-BA0.05~0.1mg/L+NAA0.05~0.1mg/L;
2)外植体的选取与灭菌:取阿房宫寿的幼嫩花序,将花蕾清洗消毒后备用;
3)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增殖:将步骤2)消毒处理后的花蕾在无菌条件下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经1~2个月后诱导出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转接到新鲜的诱导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培养;
4)不定芽的分化及增殖:将步骤3)愈伤组织在无菌条件下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培养20~40天后分化出不定芽,将不定芽丛切割成小丛后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上以丛生芽方式增殖;
5)壮苗培养:将步骤4)丛生芽在无菌条件下切割成单株后转接到壮苗培养基上,培养30~50天后其植株直径可大3~5cm;
6)移栽:将步骤5)壮苗切除根部后清洗并晾干,然后移栽至多肉植物颗粒土基质中栽培。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的培养基包括基本培养基和组培各阶段培养基的组分具体为:
(1)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其中蔗糖20~30g/L,琼脂5~9g/L,pH=5.8;
(2)诱导培养基:MS+6-BA6mg/L+NAA0.5mg/L;
(3)分化培养基:MS+6-BA0.2mg/L+NAA0.2mg/L;
(4)增殖培养基:MS+6-BA0.5mg/L+NAA0.05mg/L;
(5)壮苗培养基:MS+6-BA0.05mg/L+NAA0.05mg/L;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的消毒处理是去除花序上闭合花蕾的外包片,再将花蕾连同部分花葶逐个切下,先用浓洗衣粉溶液浸泡20~60min后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依次在体积比为70%的酒精和有效氯浓度为1%的次氯酸钠溶液中分别浸泡0.5~1min和4~7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消毒处理后的花蕾,先用解剖刀将其基部切伤后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并使伤口接触到培养基。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所述步骤6)中,所述切除根部的壮苗清洗后置于通风避光处3~10天晾至微微皱缩后移栽至多肉植物颗粒土基质中栽培。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所述步骤3)中,所述的培养条件是,培养温度为23±2℃、光照强度为30~60μmol·m-2·s-1、光照时间为8~10小时/天;
进一步地,本发明在所述步骤4)、5)中,所述的培养条件是,培养温度为23±2℃、光照强度为80~120μmol·m-2·s-1、光照时间为8~12小时/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806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潮流发电的水平支臂双悬挂提升旋转机构
- 下一篇:带刷毛的橡皮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