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梨早期落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9186.X | 申请日: | 2013-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1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绍铃;张全军;齐开杰;陶书田;吴俊;吴巨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A01G13/00;A01G7/06;C05G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傅婷婷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早期 落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梨早期落叶的方法,属于果树栽培学领域。
背景技术
基于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引起的植物(果树)早期落叶等病理、生理异常现象,逐渐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梨早期落叶是指在南方气候条件下,10月中上旬以前出现的叶片大量脱落现象,轻则影响树体的养分积累,造成树势衰弱,翌年部分减产及果实品质下降,重则导致当年秋末冬初出现不同程度的返青返花现象,乃至翌年无花可开、无果可结,对持续丰产优质高效构成严重威胁。梨早期大量落叶现象在中国各梨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以长江流域以南的各省(市、区)砂梨产区发生范围更广、危害更重。果树生产上常规的方法是:在果实采摘前后使用杀虫杀菌剂(药剂防治)重点防治梨黑星病、梨炭疽病、梨褐斑病、梨黑斑病、中国梨木虱等,以减少病虫害对叶片的损害;据多年统计,单一的药剂防治法对南方早熟梨早期落叶的防治效果不佳,防治率仅有15-3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防治梨早期落叶的方法,有利于南方早熟梨丰产稳产,提高果园经济效益。
梨早期落叶的防治方法:在现有的药剂防治的基础上叶面喷施由矮壮素、尿素、草木灰或磷酸二氢钾及乙二胺四乙酸钙钠组成的叶面肥,叶面肥施用时间与次数为果实采收后第3天、采收后第15天、采收后第30天各喷施一次,共3次。
其中,所述的叶面肥配方为:矮壮素0.1wt%+尿素0.5wt%-2wt%+草木灰5wt%-wt7%或磷酸二氢钾0.2wt%-0.5wt%+乙二胺四乙酸钙钠0.1wt%-0.2wt%;叶面肥坚持随用随配的原则。
所述的叶面肥与杀虫杀菌剂共同施用,不可与碱性杀虫杀菌剂混合使用。
叶面肥喷施应选择无风的睛天,早晚进行,傍晚最好;喷施叶面肥,要注意叶片的正反面都要喷到,以扩大吸收面。梨早期落叶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防治梨早期落叶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原料购买方便、使用方法简单。配制叶面肥所需原料矮壮素(CCC)、尿素、草木灰或磷酸二氢钾、乙二胺四乙酸钙钠(EDTA-Ca)皆为易购买常用的农资产品,一般的农资市场就能购买到,原料采购方便;且施用时可以和常规杀虫杀菌剂混合使用,减少了劳动用工,使用方法简单。
2、本发明对梨早期落叶的防治率高。
据多年统计,常规的药剂防治方法(病虫害综合防治)对南方早熟梨早期落叶的防治率仅有15-30%。本发明根据植物生理学和植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在药剂防治的基础上追施矮壮素和氮、钾、钙复混肥,增加叶片营养,延缓叶片衰老落叶,经过连续3年试验,早期落叶防治率提高至68-81%,提高了50个百分点以上。一方面矮壮素与复混肥能和正常田间管理的病虫害防治用药混合用,施用方便;另一方面叶面肥施用量少,效果迅速明显,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是一种既经济、效果又好的施肥措施。同时矮壮素作为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量低,成本低。
3、本发明的推广性和应用性很强。本发明原料购买方便,使用方法简单,为解决我国南方早熟梨园较为严重的早期落叶问题提供了一项简便、有效的方法;此外,苹果、桃、葡萄等果树皆存在早期落叶问题。因此,本发明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实验地点和对象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中山乡长风村
试验园面积约3hm2,树龄8年生;供试材料为丰水梨。
2、所需农药与叶面肥种类
叶面肥:矮壮素(CCC)、尿素、草木灰或磷酸二氢钾、乙二胺四乙酸钙钠(EDTA-Ca)
农药:20%甲氰菊酯、2.0%阿维菌素、10%世高
3、实施步骤
(1)浓度要求:矮壮素(CCC)0.1%;尿素0.5%;磷酸二氢钾0.3%;乙二胺四乙酸钙钠(EDTA-Ca)0.2%。可搭配20%甲氰菊酯2000倍、2.0%阿维菌素4000倍、10%世高3000倍等使用。
(2)如配制200公斤药液,先在配药池中加入150公斤水;分别称量矮壮素200克、尿素1000g、磷酸二氢钾600克、乙二胺四乙酸钙钠(EDTA-Ca)400g,可搭配20%甲氰菊酯100ml、2.0%阿维菌素50ml、10%世高67ml,分别用5公斤水溶解,充分搅拌;依次加入配药池搅拌;加入15公斤水,混匀即可喷施。
(3)果实采收后3天、采收后15天、采收后30天各喷施1次,共喷施3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91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华南红壤固定态磷利用效率的施肥方法
- 下一篇:高功率光纤激光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