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体式汽车后桥壳组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4305.2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2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清;夏德崔;孙小卫;王伊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维克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3K37/04;B23K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50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汽车 后桥 壳组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汽车后桥壳组焊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后桥壳是汽车底盘的关键部件,直接关系到汽车底盘的承载性能和使用寿命。汽车后桥壳主要由桥壳本体、半轴套管和钢板弹簧座等零件组焊而成,其中半轴套管用锻件整体加工而成,桥壳本体由板材经压型制得上、下半桥壳后组焊而成,半轴套管与桥壳本体间采用过盈配合压入后焊接的方式连接。
目前,桥壳在车桥行业普遍采用的组焊工艺步骤为:
①、半桥壳制作:对板材放样下料后压制成型,制得对称的上半桥壳和下半桥壳,半桥壳与半轴套管连接的端口位置厚度方向预留加工余量;
②、桥壳本体组焊:将上半桥壳和下半桥壳组对并焊接成整体;
③、桥壳本体校形:对桥壳本体两侧端口的同轴度和椭圆度进行校形;
④、桥壳本体机加工:用双头镗床一次装夹后同时加工桥壳本体两侧端口内壁装配面;
⑤、半轴套管加工:用锻件整体加工半轴套管;
⑥、组装:用双头压机将左、右半轴套管分别压入桥壳本体两侧端口中并点焊固定;
⑦、焊接:焊接左、右半轴套管与桥壳本体间的环形焊缝;
⑧、组焊:在桥壳本体上组焊钢板弹簧座、加强环等零部件;
⑨、校型:检测左、右半轴套管间的同轴度等尺寸精度,对径向跳动大于0.2mm的工件用压机进行校型直至合格。
其加工工艺复杂,加工设备配置要求高,制作周期长,加工成本高,且产品存在质量缺陷,具体表现在:
1、加工设备配置要求高,生产线投入大
除常规焊接、加工机具外,还需要配置双头镗床和双头压机,投入大;
2、产品存在质量缺陷
桥壳本体焊接后由于焊接变形,两侧端口必然存在一定椭圆度和同轴度偏差,对端口内壁进行镗孔时,加工区域和未加工区域会形成台阶,造成工件局部应力集中,影响产品质量;
3、原材料成本高
桥壳本体焊接后对端口内壁进行镗孔时,必然会局部削薄桥壳壁厚,影响桥壳的强度和刚度,若要保证强度和刚度,则必须加厚桥壳本体的投料厚度,从而增加了原材料的投入成本;
4、工作效率低
由于加工工序较多,尤其是桥壳本体的端口镗孔工效较低,且两端半轴套管压装焊接后同轴度偏差较大,校正比较困难,进一步降低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研制开发一种能够简化加工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汽车后桥壳组焊方法是客观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加工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分体式汽车后桥壳组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半桥壳制作:将板材放样下料后压制成型,制得对称的上半壳和下半壳;
②、半轴套管加工:用锻件整体加工左半轴套管和右半轴套管;
③、组装:先用具有足够强度的刚性定位夹具将待组装的左半轴套管和右半轴套管固定在组装平台上,调整左半轴套管和右半轴套管的装配位间的径向跳动小于0.2mm,再依次将下半壳和上半壳与左半轴套管和右半轴套管扣合组装并点焊固定;
④、焊接:先焊接下半壳和上半壳间的纵焊缝,再分别焊接半轴套管止口与桥壳本体端口间的环焊缝和塞焊孔;
⑤、组焊:在桥壳本体上组焊钢板弹簧座和加强环等零部件;
⑥、校型:焊接完成后,检测左半轴套管和右半轴套管的装配位间的组装尺寸精度,对径向跳动大于0.2mm的工件用压机进行校型直至合格。
本发明通过调整半轴套管与桥壳本体的组装顺序,在增加一组简易的刚性定位夹具后,取消了传统的桥壳本体端口镗孔工序和半轴套管压入工序,大幅较低生产线投入,节约了原材料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具体表现如下:
1、工序简化,大幅较低生产线投入
本发明通过调整半轴套管与桥壳本体的组装工序,在增加一组简易的半轴套管刚性定位夹具后,便可省去桥壳本体端口镗孔工序和半轴套管压入工序,不需再采购双头镗床和双头压机,可节省大笔设备采购资金;
2、节约原材料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本发明不需再对桥壳本体端口进行镗孔加工,则不需加厚桥壳本体的投料厚度,从而节约了原材料的成本,同时,由于不加工,则在端口内壁也不会形成台阶,避免了工件局部应力集中,确保了产品质量;
3、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维克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维克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43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