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制编码方式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3618.6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83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周素杰;赵宏志;郑博文;马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制 编码 方式 选择 方法 设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调制编码方式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数据从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时,采用的是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技术,而数据从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时,采用的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
在进行数据通信前,基站与移动终端必须确定采用何种调制方式以及何种信道编码方式,在通信时才能以确定的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发送数据。而且,在LTE系统中,移动终端占用多个子载波进行数据传输,而每个子载波的信干噪比不一定相同,所以,必须计算出移动终端的信干噪比,从而确定一种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方式使得数据传输的容量最大。例如,基站和移动终端之间采用16QAM的调制方式以及1/3的Turbo编码进行通信,从而使得数据传输的容量最大。
在SC-FDMA系统中,如果移动终端所占用的每个子载波的信干噪比都知道时,基站可以根据:
计算得到移动终端上行数据时的信干噪比,从而确定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数据时,采用何种调制方式以及何种信道编码方式。其中,M为移动终端所占用的子载波的数量,k为自由变量,k∈(1,M),SINRk为移动终端的第k个子载波的信干噪比,SINRUEi为移动终端的信干噪比。
但是,在该种情况下,处理器运行该公式以得到结果时,共需要2M次加减法,M+1次除法。而每计算一次加减法需要1个周期,计算一次除法需要20个周期,所以,运算2M次加减法和M+1次除法共需要2M*1+(M+1)*20=22M+20个周期。
如果移动终端所占用的每个子载波的信干噪比不知道时,基站可以根据:
计算得到移动终端上行数据时的信干噪比,从而确定移动终端向基站发送数据时,采用何种调制方式以及何种信道编码方式。其中,M为所述移动终端所占用的子载波的数量,k为自由变量,k∈(1,M),σ为噪声功率,I为单位矩阵,NT为发射天线的数量,hk为第k个子载波对应的信道矩阵,Aii(k)为A(k)在第i行第i列的代数余子式,SINRUEi为所述移动终端的信干噪比。
但是,在该种情况下,处理器运行该公式以得到结果时,共需要M次加减法,M+1次除法。而每计算一次加减法需要1个周期,计算一次除法需要20个周期,所以,运算M次加减法和M+1次除法共需要M*1+(M+1)*20=21M+20个周期。
在OFDM系统中,如果移动终端所占用的每个子载波的信干噪比都知道时,基站可以根据:
计算得到移动终端下行数据时的信干噪比,从而确定基站向移动终端发送数据时,采用何种调制方式以及何种信道编码方式。其中,M为移动终端所占用的子载波的数量,k为自由变量,k∈(1,M),β为调节因子,可以根据纠错编码类型、调制编码方式和基站的实际情况而决定,SINRk为移动终端的第k个子载波的信干噪比,SINRUEi为移动终端的信干噪比。
但是,在该种情况下,处理器运行该公式以得到结果时,共需要M-1次加减法,2次乘法、M次除法以及M+1查表运算(指数和对数运算都必须通过查表实现)。而每计算一次加减法需要1个周期,计算一次乘法需要2个周期,计算一次除法需要20个周期,运行一次查表需要4个周期,所以,共需要(M-1)*1+2*2+M*20+(M+1)*4=25M+7个周期。
从上述可以看出,现有技术计算移动终端的信干噪比的时间比较长,从而导致确定调制编码方式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在无线资源一定的情况下,不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调制编码方式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能够有效减少确定调制编码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36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