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层建筑多功能火灾避难舱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3295.0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1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革;朱鹏;欧阳春发;田思进;张小良;刘惠平;高洁;刘红梁;刘章蕊;闫怀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2B31/00 | 分类号: | A62B3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王晶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层建筑 多功能 火灾 避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安全防护设备,特别是一种在遇到火灾,无法逃生而被困在家中时使用的一种家用安全避难舱室。
背景技术
现在高层居民楼已经随处可见,这在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安全隐患。众所周知,当发生火灾时,人们一般采用谁将衣服淋湿或用湿毛巾等纺织物捂到嘴和鼻子上,从逃生通道快速撤离火灾现场进行避难。但是,在逃生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比如被大火困在高层的居民),就无法实现安全避险和逃生,从而造成重大伤害和人员伤亡。
目前,煤矿避难硐室的发展以相对成熟,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研制的煤矿避难酮室已在部分煤矿企业使用,其主要由硐室主体、氧气供给保障系统、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系统、环境监测系统、通讯系统、舱内照明和指示系统、动力保障系统、生存保障系统、备用自救器等组成。这种矿用避难舱一般都是体积大、价格贵、制造成本高、并不适合在一般家庭使用。并且现在市场上还没有见到一种家用安全避难舱室。因此特提出此发明:家用多功能火灾避难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高层建筑多功能火灾避难舱,用于解决火灾发生后,在逃生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家人在无法安全逃生时,暂时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供家人躲避,从而避免人员伤亡的难题,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浴室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层建筑多功能火灾避难舱,包括长方体舱体,其特点是:长方体舱体的外壳由涂有超薄膨胀型防火涂料的钢材料构成,内层由金属板材料构成,外壳与内层之间为由防火阻燃隔热材料构成的中间层,长方体舱体前面设置由普通和防火两道门或窗组成的舱门或窗,长方体舱体内设有供氧系统及应急电源、管道、照明灯和对舱内外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的避难舱环境监测系统,长方体舱体顶部设有通风系统和喷淋系统。
长方体舱体顶部还设置冷水水箱,排风机及排风机出风口。中间层中的防火阻燃隔热材料是闭孔隔热材料。
长方体舱体前面设置的普通和防火两道门或窗,其中,外层为防火门或窗,内层为普通防爆玻璃门或窗;并且在防火门与普通防爆玻璃门之间或防火窗与普通防爆玻璃窗之间以及门、窗框与门、窗扇的缝隙处分别嵌装防火膨胀密封件。
喷淋系统包括喷头、控制开关,喷头设置在长方体舱体内顶部,控制开关设置在长方体舱体内,且喷头通过控制开关与冷水水箱连接。
避难舱环境监测系统由环境检测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控制模块组成,环境检测模块包括火焰检测模块、温湿度检测模块、烟尘检测模块、CO检测模块、CO2检测模块、O2检测模块,火焰检测模块、温湿度检测模块、烟尘检测模块、CO检测模块、CO2检测模块和O2检测模块分别通过数据分析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供氧系统、通风系统(3)和喷淋系统(5)连接。
应急电源(1)分别与通风系统(3)中的通风设备和照明灯连接。控制模块中的微处理器为C8051F120单片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避难舱集家用淋浴房和火灾避难所于一体。耐火完整性≥3.0 h,耐火隔热性≥3.0 h。长方体舱体的外壳由涂有超薄膨胀型防火涂料的钢材料构成,中间层为后15厘米厚的隔热材料,内层采用1厘米厚的金属板材料。舱门设置普通和防火两道门,起到很好的与外界空气及热量隔绝的目的。舱内的氧气发生系统通过管道与水箱相连,一方面平衡了舱内氧气浓度,另一方面又为喷淋系统提供水雾喷淋时所需要的压力。通风系统在平时直接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火灾发生时排出舱内有害气体。应急电源在火灾断电情况下为整个避难舱的电气设备供电。管道和喷淋系统在平时可当作家用淋浴使用,火灾发生时会喷出水雾为避难舱降温。舱上部预留有水箱,供火灾断水时使用。舱内环境检测控制系统是避难舱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以增强型51 单片机C8051F120为核心,可以对避难舱内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舱内主要监测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浓度,舱外监测火焰和粉尘情况,并在控制面板上显示各项数据,以此来控制氧气和水雾的释放。
本发明的优点:(1)设备操作简单,防火阻燃效果好;(2)反应速度快,生还几率高;(3)生存时间长,自救能力强;(4)制造成本低,易于生产; (5)符合国家救生安全设备要求,安全性高;(7)设备需求市场大,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避难舱左侧内立面图;
图3 中避难舱左侧外立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32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二维码的畜禽溯源标识
- 下一篇:起吊土球包裹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