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废气回收吸附罐循环工作自动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3189.2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0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潘丰;戴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B01D53/00;B01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废气 回收 吸附 循环 工作 自动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气处理领域,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回收吸附罐循环工作自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废气是涂布生产、油漆涂料、制药、印刷、造纸、纺织以及石油化工等行业所排放的最常见的污染物。这些有机废气多数具有毒性会造成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均具有危害。近年来,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有机废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同时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研究有机废气的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有机废气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机废气的吸附率难以进一步提高,对于高浓度废气不能处理到达标排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得到较高的吸附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附率高、处理效果好的有机废气回收吸附罐循环工作自动控制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有机废气回收装置包括除尘降温箱、引风机、吸附罐、冷凝器、分离箱。其中所述吸附罐采用了4个吸附罐结构,用于完成吸附、脱附、再生的连续循环过程。
吸附罐循环工作自动控制方法为:有机废气经过除尘降温后,被风机吸入吸附罐内,由固定床内的活性炭对其进行吸附,当吸附饱和时,将过热蒸汽通入吸附罐进行脱附,脱附完后,对吸附罐排汽,进行再生,脱附产物经过冷凝后进入分离箱,分离后得到有机溶剂。此吸附、脱附、再生过程是连续的循环过程,循环控制步骤如下:当吸附罐①、②、③处于吸附状态时,吸附罐④处于脱附状态;下一个工作状态是吸附罐②、③、②、③处于吸附状态,而吸附罐①则处于脱附状态,如此循环下去。每个吸附罐在不同工作时段,分别处于吸附、脱附、再生状态。
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方法的有益之处是:解决了传统有机废气回收装置中吸附罐各自独立工作导致的有机溶剂回收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各个吸附罐之间的工作配合有效的提高了吸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有机废气回收装置图。
附图1中编号1~4是吸附罐、编号5是过热蒸汽、编号6是净化后的有机废气、编号7是有机废气、编号8是除尘降温箱、编号9是风机、编号10是冷凝器、编号11是分离箱、编号12是有机溶剂储存罐。
图2是有机废气回收工作流程图。
图3是有机废气回收吸附罐循环自动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有机废气经过除尘降温后,被风机引入吸附罐内,在吸附罐内有机废气穿过活性炭纤维,有机溶剂被活性炭纤维吸附,净化后的气体由吸附罐顶部排出。
当吸附罐吸附饱和后进入脱附过程,将过热蒸汽通入吸附罐内进行脱附,脱附完成后,对吸附罐排汽,进行再生;脱附产物进入冷凝器中,经过冷凝后的有机溶剂和水蒸汽混合物进入分离箱中,分离后得到有机溶剂。
吸附、脱附、再生过程实际上是连续的循环过程,每个吸附罐在不同工作时段,分别处于吸附、脱附、再生状态。
本发明的吸附罐循环工作自动控制方法为:
首先,罐1进入吸附过程,此时PLC控制罐1的进气、排气阀打开。
当罐1完成一个吸附时间后,罐2也进入吸附过程,PLC控制相应的阀打开,此时罐1仍为吸附过程。
当罐2完成一个吸附时间后,罐3进入吸附过程,此时罐1、2仍为吸附过程。
当罐3完成一个吸附时间后,罐1进入脱附、再生过程,PLC控制关闭罐1的进气、排气阀,打开其蒸汽、排液阀,此时罐2、3仍为吸附过程,并且罐4也进入吸附过程。
当罐1完成脱附、再生后进入待机时间,此时排汽阀打开以降低罐内压力与温度,待机时间为吸附时间与脱附时间的差值(根据活性炭吸附工艺的要求,吸附时间应略大于脱附时间,系统在此也设计了连锁保护,若脱附时间大于吸附时间则系统不能工作)。
当罐1待机完成后进入吸附过程,此时罐2开始脱附、再生,而罐3、4仍进行吸附。
此后4个罐将按如此过程循环工作,直至系统得到停机信号则停止工作。
以上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31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卡口车辆自动预警系统及其预警方法
- 下一篇:汽车防燃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