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冷却水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72669.7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2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庆;张文静;阳楚雄;张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36;C02F1/32;C02F1/7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冷却水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采用超声波技术和光催化技术联合处理循环冷却水且能自清洁的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水系统中微生物灭活的防垢除垢装置,属于循环冷却水的处理装置的创新技术。
背景技术
循环冷却水换热系统中普遍存在三大问题:水垢、腐蚀和微生物。其中微生物的影响尤为严重。冷却过程中循环冷却水吸入空气中大量的灰尘、泥沙、微生物,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与灰尘等结合形成生物黏泥沉积于冷却塔和换热设备内,降低了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和设备的传热效率。同时微生物不仅可以直接腐蚀金属,还会对金属设备造成严重的垢下腐蚀。另外,人工供水系统能为军团杆菌的大量繁殖提供生存环境,人们通常由于呼吸了被军团杆菌污染的水源散发的水雾而传染上致命的军团病。
水在冷却塔中的蒸发导致水中二氧化碳解析逸散,使水中碳酸钙在换热面上结垢析出,和Ca2+、Mg2+等接触,而产生水垢。水垢的危害是降低了设备的换热效率。研究表明,1mm的垢厚能造成大约8%的能源损失,同时也使管道内的阻力增大,造成动力的浪费,严重时不仅会损坏设备,还会引起生产事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水与空气的接触,使水中的溶解氧得到了饱和,从而导致氧化腐蚀。腐蚀不仅增加了结垢,而且为微生物提供了营养。
水垢、腐蚀和微生物这三大问题对循环冷却水换热系统的危害是互为促进的,因此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同时入手解决才能让循环冷却水的处理达到最优化。
传统的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有电场和磁场防垢,但是其作用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化学除垢是用化学药剂来进行水质净化,但使用的各种药剂不仅具有腐蚀性、有毒、对人体有害,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反复投放,增加了人力财力的投入,而且需要停止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环保、节能经济、自动化程度高的循环冷却水处理装置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自我清洁,高度自动化的环保高效的循环冷却水的处理装置。本发明设计合理,方便实用,实现超声波、紫外线、光催化三者有机结合对循环冷却水进行处理,充分利用了清洁、成本低廉的太阳能和几乎没有材料损耗的光催化系统。具有高效低价、运行稳定、维修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循环冷却水的处理装置,包括有旋转开关、加液孔、空心连接杆、内刮擦器、散液腔、置线管、水处理套筒、电控箱,水处理套筒上设有电控室及用于装清洗液的储液室,储液室上设有加液孔,水处理套筒通过底部支架与超声波发生器相连,电控室通过置线管与电控箱和超声波发生器电连接,空心连接杆的一端通过旋转开关与储液室相连,空心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散液腔相连,散液腔的下部设有能将清洁液渗透到装设在水处理套筒的内壁的内刮擦器的孔洞。
上述水处理套筒的外侧设有有机玻璃外壁,电控室、储液室与有机玻璃外壁连接。
上述装清洗液的储液室设于水处理套筒内部的最上部,其侧面设有用以观察液面位置的视液窗,储液室的底部及侧边对应空心连接杆及外部送液连接杆,加液孔设于储液室的顶部。
上述空心连接杆由若干层套管组成,套管的两端有环形的卡片,最外层套管的上部以及内刮擦片的下部均有第一卷线器,第一卷线器的卷线与电机相连,以承担内刮擦器的往复运动,空心连接杆除了最外部的套管外,其余套管上均有供清洁液流出的小孔。
上述水处理套筒的外壁设有外部送液连接杆,外部送液连接杆的一端与储液室相连,外部送液连接杆的另一端能将清洁液输送到装设在水处理套筒外部的外清洁片,对水处理套筒的外壁进行清洁的外清洁片与驱动其进行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连接。
上述外部送液连接杆由若干层空心套管组成,其上部设有90度的弯管,并与储液室相连,其下部连接有外清洁片,外部送液连接杆的内层套管的管壁上设有孔洞,外部送液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二卷线器,通过电机驱动进行往复运动,外部送液连接杆除了最外层的套管,其余套管壁上均分布有供清洁液流出的小孔。
上述旋转开关下方设有换能器,换能器的下方设有光催化网,光催化网的中心装有紫外线灯,光催化网的下方设置底部刮淤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26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