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樟子松种植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0336.0 | 申请日: | 2013-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5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周菊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菊香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樟子松 种植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樟子松种植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樟子松为欧洲赤松的地理变种,在我国自然分布于内蒙西部及黑龙江大兴安岭海拔300-900米地区沙地有樟子松林,程岛状分布,小兴安岭也有分布。该树种适应性强,喜光、耐寒、抗旱,幼苗不耐荫。深根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沼泽地,积水地生长不良。喜酸性土壤。樟子松人工林在“三北”地区均有分布,尤其在沙区长势良好。本发明主要从选择圃地、做床、播种、田间管理、防寒等技术环节入手对樟子松育苗,种植方法进行了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经过五年的引种、造林和育苗试验,在川塬灌区、半湿润区和干旱半干旱区共设引种、造林、育苗试验,营造试验林。从形态特征、物候期、适应性、生长量、年生长节律、根系分布与地上部生长量的关系、土壤水肥对生长量的影响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樟子松在不同气候类型区的适应性及生长表现。开展了不同海拔、不同气候类型区樟子松高生长量、胸径生长量的观测研究及地下部分生物量、生长量、断面积与地上部分生长量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温室播种苗在温室内移栽和大田移栽保存率的试验。观测得出了樟子松顶梢生长高峰期,在国内首次观测到灌水条件下,顶梢生长出现两次生长高峰。经过研究证实樟子松具有抗寒、抗旱、生长迅速、抗病虫害等生长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经过不同海拔、不同气候类型区樟子松高生长量、胸径生长量的观测研究及地下部分生物量、生长情况观测,从樟子松形态特征、物候期、适应性、生长量、年生长节律、根系分布与地上部生长量的关系、土壤水肥对生长量的影响研究,解决樟子松种植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及越冬防寒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1、种子催芽
将准备好的种子清洗,再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小时。清洗干净后,浸泡种子30-48小时。浸好后,将种子均匀摊放在席子(细筛)上、厚度10cm,在室内催芽,并注意保持种子湿度。发芽势力高的种子在48小时后开始裂嘴,待有1/3种子裂嘴可播种。培育樟子松移植苗下种量在14-16kg亩(出苗量30万株/亩),在播种前5天进行种子处理。
2、育苗方法
按床的数量将种子分成等份,每床一份,再将分好的种子均匀播在床面上,播后镇压,覆沙(厚度0.5cm),注意沙子均匀一致,使出苗整齐。然后,喷洒25%除草醚乳液,浓度为20倍液,15kg药液可喷洒苗床180m2。将稻草(保湿、防风)均匀地覆于床上,在床上钉上木桩,将准备好的草绳系在木桩上压住稻草。最后,用木钩勾住草绳插在床面上,育苗完毕后浇两次水(用喷灌、喷壶均可),7-10天即可出齐苗。
3、越冬防寒
由于北方地区早春易造成生理干旱,所以必须进行防寒工作,时间在10月末到11月初大地封冻前。首先要灌透越冬水,在步道沟中间取土将苗木用土盖上,厚度在10cm左右,四边拍实即可,苗木不能裸露在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于不同海拔、不同气候类型区内,掌握了樟子松高生长量、胸径生长量的观测研究及地下部分生物量、生长量、断面积与地上部分生长量关系。对温室播种苗在温室内移栽和大田移栽保存率的试验,得出了樟子松顶梢生长高峰期,观测到灌水条件下,顶梢生长出现两次生长高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结合甘肃某林场做进一步说明。
实例1、一种樟子松种植培育方法。
1.圃地选择与做床 圃地应选在通风良好,地势平整、易于排泄、土壤疏松、肥沃的中性土壤,前茬最好是豆科作物,风沙大的地区四周应有防风林。圃地选定后,每亩施入腐熟的圈肥3000kg、草炭15m3,然后深翻、耙细、整平。待4月25日左右,做成宽1m,长20m,高10cm的南北床(南北床越冬后受太阳辐射伤害较小)。
2.播种前的准备
2.1种子催芽
培育樟子松移植苗下种量在14-16kg亩(出苗量30万株/亩),应在播种前5天进行曲种子处理。首先,将准备好的种子清洗,再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小时。清洗干净后,浸泡种子30-48小时。浸好后,将种子均匀摊放在席子(细筛)上、厚度10cm,在室内催芽,此时注意保持种子湿度。一般发芽势力高的种子在48小时后开始裂嘴,待有1/3种子裂嘴可播种。
2.2其他准备工作
2.2.1 遮荫稻草3捆/20m2(捆茎30-40cm)
2.2.2 25%除草醚4-5g/m2
2.2.3 覆种细沙0。1m/20m2(风沙小的地区也可用锯末代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菊香,未经周菊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703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面度全自动检测校形机
- 下一篇:一种偶氮工业废水的生物降解吸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