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污水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8302.8 | 申请日: | 2013-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3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麦建波;陈利军;张珺蓉;张有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大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4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郭元杰 |
地址: | 510660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高新技术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污水 处理 方法 | ||
1.一种有机污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于好氧池中进行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
所述活性污泥的培养为:将活性污泥投入好氧池中,加自来水得混合液,再按BOD5:N:P为100:5:1的比例投加营养源,培养2-4天,至絮体出现,继续加上述营养源,每天一次,培养10-11天,至混合液的SV30为23-27%,再于混合液中添加磁粉,搅拌6-8天,至凝胶形成;所述磁粉的添加量为:每升混合液中添加磁粉1.5-2.5g;所述搅拌过程中搅拌速度为50-200转/分,溶解氧为2-3mg/L;
所述活性污泥的驯化为:向培养好的活性污泥中添加污水,保持搅拌和曝气,驯化6-8天,至出水COD稳定,即驯化结束;
(2)污水进入调节池;
(3)将步骤(2)所述的调节池中的污水提升到厌氧池脉冲罐中进行水解酸化;
(4)经步骤(3)水解酸化后的污水进入步骤(1)所述的好氧池中进行好氧处理;
(5)经步骤(4)好氧处理后,出水进入二沉池,污泥回流好氧池;
(6)若二沉池出水COD小于50mg/L,则直接排放;若COD大于50mg/L,则进入混凝絮凝池,再进入终沉池,出水排放,污泥提升至压泥机脱水,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磁粉添加量为:每升混合液中添加1.8-2.2g,搅拌时间为6.5-7.5天,搅拌速度为100-200转/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所述的好氧处理过程中,于好氧池中添加磁粉,每1-2天添加一次;所述磁粉的添加量为:每升好氧池污水中添加1.8-2.2g。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粉的添加点设在好氧池进水处的水面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粉为氧化铁磁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调节池中的污水以曝气的方式混合均匀,并调节pH为6-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好氧池中设鼓风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鼓风采用散流式曝气,所述搅拌的转速为100-200转/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好氧池中污泥浓度为2-3g/L,SV30为25-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污泥回流比为1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步骤(6)所述的混凝絮凝池投加PAC和PAM,并搅拌;所述搅拌的速度为50-150转/分;所述PAC和PAM的投加量分别为:每升混凝絮凝池污水中投加0.5-1.5mg和0.45-0.55m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大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大禹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830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陶瓷微粉片状颗粒产生装置
- 下一篇:可倾斜试管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