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皮肤给药封闭贴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8223.7 | 申请日: | 2013-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1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周莉;王永;孙祖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M35/00 | 分类号: | A61M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刘锋;王传林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皮肤 封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肤给药封闭贴。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物与制药技术的发展,动物实验已经成为生物学和医学的一种基础实验方法,药物在临床应用于人体前,通常都需要借助于一些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兔、犬等,对药物的药效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等进行研究。
在一些局部刺激或过敏试验中,需要在实验动物的皮肤上进行较长时间的给药,一方面,由于实验动物不像人有较好的自控性,不能达到人的配合程度,需要实验操作者将测试药物始终固定于实验动物皮肤表面,以免药物损失影响测试结果,实验操作时较为麻烦、耗费时间;另一方面一些药物具有挥发性,尤其是液体药物具有流动性,因此在给药过程中药品会挥发或流出用药部位,达不到较好的测试效果。
授权公告号为CN201987755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皮肤用药敷贴,其包括弹力胶布和药棉层,该皮肤用药敷贴在使用时能够在药棉层上预洒固体药物或液体药物,将其敷在皮肤患处,通过胶粘贴贴在皮肤进行固定。但是使用该皮肤用药敷贴,需要将药物预洒在药棉层上,药棉层会吸收一部分药物,造成药品的损失。
授权公告号为CN2252007Y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人体表给药敷贴用品,可以装载的药物有片状、粉末状、糊状、膏状,但是不能装载液体药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皮肤给药封闭贴。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皮肤给药封闭贴,具有一个粘贴层1,在所述粘贴层1上的中心位置具有一个盛药槽2。
作为一种优选的皮肤给药封闭贴,所述盛药槽2的靠近皮肤一侧的边缘具有塑料垫圈3,使用所述皮肤给药封闭贴时,塑料垫圈3与皮肤贴紧。
优选的,
所述盛药槽2为1.5cm×1.5cm~2.5cm×2.5cm的正方形或直径为1.5~2.5cm的圆形。
所述粘贴层为防过敏胶布。
在盛药槽2内可以放置有药物,使用时,所述药物与皮肤接触。
所述药物优选为液体药物。
进一步优选的,
所述盛药槽2内有第一筒状体4,其高度与盛药槽2高度相同,第一筒状体4靠近皮肤一端为敞口。
所述第一筒状体4远离皮肤的一端穿过盛药槽2,使皮肤给药封闭贴的两侧相连通,第一筒状体4远离皮肤的一端有盖帽。
所述盛药槽2上还有向远离皮肤一侧凸起的第二筒状体5,使皮肤给药封闭贴的两侧相连通,第二筒状体5远离皮肤的一端有盖帽。
在使用时,可以打开第一筒状体4上的盖帽,通过第一筒状体4来给液体或膏状体药物,给药后,第一筒状体4靠近皮肤一侧与皮肤紧密接触,药物以第一筒状体4与皮肤接触点为中心,可以沿皮肤漫布,此时,打开第二筒状体5的盖帽,排除盛药槽2内的多余空气。
也可以打开第二筒状体5的盖帽,讲粉末状药物通过第二筒状体灌入盛药槽2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设计的皮肤给药封闭贴,使药物与外界分隔,不易挥发,保持药效,达到理想的给药效果;
2、本发明设计的皮肤给药封闭贴,可以使对给药部位进行精确的给药,防止对给药部位以外的污染,安全卫生;
3、本发明设计的皮肤给药封闭贴,可以承装绝大部分剂型的药物,液体药物,液体药物不会流出;
4、给予药物后,随实验动物的活动,药物可在盛药槽内晃动,起到每一个药物分子或颗粒均有与皮肤接触的机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皮肤给药封闭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皮肤给药封闭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皮肤给药封闭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3的皮肤给药封闭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的皮肤给药封闭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粘贴层;2、盛药槽;3、塑料垫圈;4、第一筒状体;5、第二筒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中定义在使用时靠近皮肤一侧为内侧,相反方向为外侧。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为一种皮肤给药封闭贴,具有一个粘贴层1,粘贴层1为防过敏胶布,在所述粘贴层1上的中心位置具有一个盛药槽2,所述盛药槽2的靠近粘贴层1一侧的边缘具有塑料垫圈3,所述盛药为1.5cm×1.5cm的正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未经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82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LED玻璃直管灯
- 下一篇:基于电子鼻气味监测技术的烟叶烘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