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滴管带回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7648.6 | 申请日: | 2013-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6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马书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书科 |
主分类号: | B65H75/42 | 分类号: | B65H75/42;B65H75/44 |
代理公司: | 石河子恒智专利代理事务所 65102 | 代理人: | 姜绍华;李伯勤 |
地址: | 8332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滴管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滴管带回收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更加严重缺水,目前在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中普遍采用滴灌技术,每年都要使用大量的滴滴灌带,铺设在田间的滴灌带每年都要回收再利用,由于滴灌带在田间铺设的面积很广,以往都是靠人工回收,每年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中国发明专利CN201678321U公开了一种“滴灌带回收机”, 包括机架、悬挂架、传动轴、变速机构、传动机构,在机架上设有收带轴,收带轴上设有收带转轮,变速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实现与收带转轮的连接,在所述的收带转轮上设有呈锥形分布的脱带杆,收带转轮的脱带杆小端的一侧设有护轮,可以悬挂在拖拉机的后面,可以快捷有效的回收滴灌带,降低了劳动强度。但是,这种滴灌带回收机的卷带动力来自拖拉机的动力,由于田间的地形比较复杂,拖拉机的行驶速度也在不断的变化,就会使卷带的速度也在不断的变化,在拖拉机停止行驶时,如果不停止发动机,就依然会使收带转轮转动,很容易使滴灌带拉的过紧,以至于经常将滴灌带拉断,不得不停经常下来连接拉断的滴灌带,大大影响了滴灌带的回收效率,另外缠绕在收带转轮上的滴灌带会越缠越多,缠绕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拖拉机的速度很难跟缠绕滴灌带的速度保持同步,也很容易将滴灌带拉断,严重影响了滴灌带的回收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滴管带回收机,收带的动力无需直接来自于拖拉机的动力,可以随着拖拉机行驶的速度的变化自动调整卷带的速度,即使在拖拉机停止行驶时不停止发动机,也不会卷带,不容易使滴灌带拉的过紧,也不容易将滴灌带拉断,大大提高了滴灌带的回收效率,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1)、悬挂架(21)、传动机构和导带环(20),其特征在于:在机架(1)上设有卷带轮(2)和卷带轮轴(9),该卷带轮(2)由至少两组弧面体组成,所述的弧面体通过卷带轮轴支架(10)与卷带轮轴(9)相连接,并且卷带轮轴支架(10)为可调节结构。
作为改进,上述卷带轮(2)的弧面体最好由半圆弧形的卷带轮固定架(3)和横向的直杆组成,使所述卷带轮(2)呈一鼠笼状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的卷带轮(2)后端的机架(1)上并排的设有两个导带丝杠(14),在其中一个导带丝杠(14)的外端设有二级从动轮(12),在二级从动轮(12)与从动轮(8)之间设有从动链(11),在两个导带丝杠(14)之间下方的机架(1)上设有翻转套轴(15),在翻转套轴(15)上至少设有一个翻转套(16),在至少一个翻转套(16)上设有Y形的翻转套支架(32),在Y形的翻转套支架(32)的顶端设有半圆丝母(17),半圆丝母(17)的内丝与导带丝杠(14)的外丝相适配,在翻转套轴(15)下方的机架(1)上设有设有下轴(24),在下轴(24)上设有与翻转套(16)相对应的联动套(22),在联动套(22)的顶端设有拨板(27),与之对应的在翻转套(16)的下方设有夹板(28),拨板(27)夹在夹板(28)内,在联动套(22)的两侧设有联动套挂环(26),在联动套挂环(26)上设有翻转拉簧(30),翻转拉簧(30)的另一端连接半圆丝母(17)的下端,在两个导带丝杠(14)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弧形翻转拨杆(29),与之对应的在半圆丝母(17)的侧面设有翻转挡杆(31),在联动套(22)的底端设有联动套导带环(23)。
作为进一步改进,在卷带轮轴(9)的外侧设有从动轮(8),在机架(1)的底端还设有地轮(6),在地轮(6)的轴上设有主动轮(5),在主动轮(5)与从动轮(8)之间设有主动链(7),在所述的地轮(6)的侧面还设有齿形主动套(33)及齿形从动套(34),齿形主动套(33)及齿形从动套(34)端面的齿形相互扣合,主动轮(5)设置在齿形从动套(34)上,在齿形从动套(34)另一端的的轴上还设有压簧(35),在压簧(35)的另一端的轴上设有螺母(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书科,未经马书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76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解决保护环刻蚀后残留的方法
- 下一篇:排气净化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