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蓝牙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61969.5 | 申请日: | 201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0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马斌;万鑫;姚明华;刘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6/02 | 分类号: | H04W76/02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300 | 代理人: | 欧阳启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牙 通信 连接 建立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蓝牙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终端、智能电视接收机等)一般都具备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度)通信和蓝牙通信功能。
WIFI通信技术和蓝牙通信技术都是基于2.4G的无线通信技术,但是由于软件协议栈对于数据处理逻辑的不同造成了WIFI通信技术和蓝牙通信技术在传输带宽和传输延时方面有很大差别。目前普通的WIFI通信技术的传输距离有20米,传输带宽为54至300Mbps(兆位每秒),传输延时(RTT,Round-Trip Time)为10至100ms(毫秒)。而蓝牙通信技术的传输距离有10米,传输带宽为1至3Mbps,传输延时为2至20ms。这就造成了WIFI通信技术和蓝牙通信技术在传输距离、传输带宽、传输延时等方面不同,使用场景也不同。
在实践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用户设备与其它通信设备建立蓝牙通信连接的过程比较耗时。
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牙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其能减少用户设备在与蓝牙通信对象建立蓝牙通信连接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蓝牙通信连接建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访问无线局域网并搜寻处于所述无线局域网中的第一蓝牙通信对象;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向所述第一蓝牙通信对象发送与建立蓝牙通信连接相关的第一通信信息;通过所述第一通信信息与所述第一蓝牙通信对象建立蓝牙通信连接。
一种蓝牙通信连接建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访问无线局域网并接受处于所述无线局域网中的第二蓝牙通信对象的搜寻;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从所述第二蓝牙通信对象接收与建立蓝牙通信连接相关的第二通信信息;通过所述第二通信信息与所述第二蓝牙通信对象建立蓝牙通信连接。
一种蓝牙通信连接建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通信模块,用于访问无线局域网并搜寻处于所述无线局域网中的第一蓝牙通信对象,以及用于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向所述第一蓝牙通信对象发送与建立蓝牙通信连接相关的第一通信信息;蓝牙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信息与所述第一蓝牙通信对象建立蓝牙通信连接。
一种蓝牙通信连接建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通信模块,用于访问无线局域网并接受处于所述无线局域网中的第二蓝牙通信对象的搜寻,以及用于通过所述无线局域网从所述第二蓝牙通信对象接收与建立蓝牙通信连接相关的第二通信信息;蓝牙通信连接建立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通信信息与所述第二蓝牙通信对象建立蓝牙通信连接。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由于在建立蓝牙通信连接之前通过无线局域网(例如,利用WIFI通信技术)向蓝牙通信对象发送与建立蓝牙通信连接相关的通信信息,因此用户设备与蓝牙通信对象建立蓝牙通信连接这一过程可以在快速地完成,即,减少了用户设备与蓝牙通信连接建立蓝牙通信连接所需的时间。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蓝牙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蓝牙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蓝牙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的蓝牙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A和图5B为本发明的蓝牙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A和图6B为本发明的蓝牙通信连接建立方法的第六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的蓝牙通信连接建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
图8为本发明的蓝牙通信连接建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框图;
图9为本发明的蓝牙通信连接建立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蓝牙通信连接建立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蓝牙通信连接建立装置的第六实施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619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