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气子午线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6652.2 | 申请日: | 201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7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儿玉纪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15/00 | 分类号: | B60C15/00;B60C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杨勇;洪玉姬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气 子午线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胎圈部的耐久性优良的充气子午线轮胎。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就充气子午线轮胎而言,尤其在用于工业车辆或 工程车辆等大重量车辆的轮胎中存在,以在胎圈芯周围卷起的帘布层 的卷起端为起点引起脱层等故障的忧虑,通常设置胎圈包布来提高胎圈 部的耐久性。胎圈包布以如下方式设置:在胎圈芯周围,从轮胎宽度 方向的内侧向外侧包住帘布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但是,我们已知,在胎圈部中,在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主要发生轮 胎周向的剪切变形,另一方面,在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主要发生轮胎径 向的压缩变形。因此,针对这些变形,能够通过采用胎圈包布进行有 效的加强来提高胎圈部的耐久性。
在专利文献1中,胎圈包布的钢丝帘线相对于轮胎径向的倾斜 角,在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及外侧的任意胎圈包布端部也都呈0-10°, 因此尤其是针对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轮胎周向的剪切变形的加强效 果不充分。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就胎圈部加强层(相当于胎圈包布)的 钢丝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而言,轮胎外侧及内侧各自的轮 胎径向最外侧终端部的倾斜角度在22-35°的范围;通过胎圈芯剖面 图形的重心的、与轮胎旋转轴平行的直线附近的轮胎外侧及内侧各自 位置上的倾斜角度具有的角度是,在所述最外侧终端部的倾斜角度上 再加5-50°范围内的角度。根据该结构,在胎圈芯周围,能够针对轮 胎宽度方向内侧及外侧的任意变形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强。
但是,就专利文献2的胎圈包布的钢丝帘线而言,由于其角度在 轮胎径向最外侧终端部的附近、和与轮胎旋转轴相平行的直线近傍之 间急剧地变化,该轮胎旋转轴是通过胎圈芯剖面图形重心的轴,因此 在该部分产生刚性差,从而有可能成为引起故障的原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7-1648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1-11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抑制在胎圈部轮胎 宽度方向内侧及外侧的变形,从而提高胎圈部的耐久性的充气子午线 轮胎。
解决课题的方法
上述目的能够通过如下所述的本发明来实现。即,本发明的充气 子午线轮胎具备:帘布层,其在配置于一对胎圈部的胎圈芯之间延伸, 并在该胎圈芯周围向轮胎径向外侧卷起;胎圈包布,其在所述胎圈芯 周围,以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向外侧包住所述帘布层的方式配置,其 特征在于,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所述胎圈包布的卷入侧帘线,以 使第一直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为20-40°的方式配置,该第 一直线是连接第一交点和第二交点的直线,其中,所述第一交点是所 述胎圈包布的卷入侧帘线、和经过从胎圈包布内侧端向轮胎径向内侧 距离7mm的位置的轮胎圆周线相交的交点,所述第二交点是所述胎 圈包布的卷入侧帘线、和经过所述胎圈芯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内端的轮 胎圆周线相交的交点,而且所述胎圈包布的卷入侧帘线在第一交点和 第二交点之间呈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位于轮胎宽度方向外 侧的所述胎圈包布的卷起侧帘线,以使第二直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 斜角度为30-50°的方式配置,该第二直线是连接第三交点和第四交 点的直线,其中,所述第三交点是所述胎圈包布的卷起侧帘线、和经 过从胎圈包布外侧端向轮胎径向内侧距离7mm的位置的轮胎圆周线 相交的交点,所述第四交点是所述胎圈包布的卷起侧帘线、和经过所 述胎圈芯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内端的轮胎圆周线相交的交点,而且在第 三交点和第四交点之间所述胎圈包布的卷起侧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 的倾斜角度的变化为5°以下。经过从所述第二交点向轮胎径向外侧 距离20mm的位置的轮胎圆周线在第五交点与所述卷入侧帘线相交, 且从所述第五交点到所述第一直线的轮胎周向距离在2mm以上且 12m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66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