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显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6439.1 | 申请日: | 2005-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0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英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5/117 | 分类号: | A61B5/117;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吴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显像 装置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5年12月8日、申请号为200580045199.9、发明名称为“生物显像装置”的申请之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显像装置(bioimaging apparatus),并且例如适用于生物测量鉴别(biometrics authentication)。
背景技术
近年来,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血管是生物测量鉴别的目标之一。
血管中流动的脱氧血红蛋白(静脉血)或含氧的血红蛋白(动脉血)具有一个特性,即独特地吸收近红外波带的光(近红外光)。已经提出利用该特性拾取血管图像的成像装置。
具体地,已经提出了一种成像装置(参见日本专利公开No.2004-195792,例如参照图2和15),其中来自近红外光光源的近红外光发射到放置在成像开口上的手指上,光在该手指的内部反射或散射,并且穿过上述手指和成像开口而进入外壳内的近红外光经由光学透镜被引入到成像拾取装置的成像平面上,以使血管成像。
顺带地,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成像装置中,由于手指和成像拾取装置之间的距离短所引起的光学系统中的像差畸变(distortion of aberration)通过微距透镜和信号处理而被修正。可是,再现性还存在限制。因此,存在不能期望图像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的问题。更具体地说,如果考虑到血管图像用作鉴别目标或内科诊断的部分数据,则图像质量的问题更严重。
另一方面,如果尝试物理地保持成像开口和成像目标之间的距离,则整个成像装置的厚度会因此增加。在近几年里,不能适应小型化的要求。更具体地说,在将上述成像装置安装在便携终端装置,如手机中的情况中,不能充分满足对于厚度减少的强烈需求。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观点,已经实现本发明,并且本发明提供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兼顾小型化的生物显像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在用于使作为成像目标的生物区域(bioregion)的形成物(formation)成像的生物显像装置中设置有置于包含电路的外壳前表面侧上用以放置生物区域的放置部分,用于朝放置部分发射成像光的发射部分,以面向放置部分的方式设置在外壳的前表面侧上并将来自置于放置部分上的生物区域的成像光反射到外壳的内部的反射板,以及设置在外壳内并将反射板所反射的成像光作为图像信号传送的图像拾取装置。
相应地,在该生物显像装置中,除了图像拾取装置与反射板在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外,还能保持反射板与放置部分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因此,去除了光学系统中的像差畸变而没有仅依赖微距透镜和信号处理电路实行的修正,并且限制了整体厚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用于使作为成像目标的生物区域的形成物成像的生物显像装置中设置有置于包含电路的外壳前表面侧上用以放置生物区域的放置部分,用于朝放置部分发射成像光的发射部分,以面向放置部分的方式设置在外壳的前表面侧上并将来自置于放置部分上的生物区域的成像光作为图像信号传送的图像拾取装置。
相应地,在该生物显像装置中,能够保持上述外壳前表面侧上水平方向上的距离,而在包含电路的外壳内不包含诸如发射部分和成像拾取装置的成像系统。因此,去除了光学系统中的像差畸变而没有仅依赖微距透镜和信号处理电路实行的修正,并且减少了上述外壳自身的厚度以及限制了整体厚度。
根据本发明,在用于使作为成像目标的生物区域的形成物成像的生物显像装置中设置有置于包含电路的外壳前表面侧上用以放置生物区域的放置部分,用于朝放置部分发射成像光的发射部分,以面向放置部分的方式设置在外壳的前表面侧上并将来自置于放置部分上的生物区域的成像光反射到外壳内部的反射板,以及设置在外壳内并将反射板所反射的成像光作为图像信号传送的图像拾取装置。进而,除CCD图像拾取装置与反射板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外,能够保持反射板与放置部分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因此,去除了光学系统中的像差畸变而没有仅依赖微距透镜和信号处理电路实行的修正,并且限制了整体厚度。由此,提高了图像质量并兼顾了小型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64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壳空心结构NiO微球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低成本高效率的制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