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绕线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5774.X | 申请日: | 2009-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9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高地健;大贝秀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LWJ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5/095 | 分类号: | H02K15/09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经志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线机 | ||
本申请为申请号200980112770.2、申请日2009年6月8日、发明名称为“绕线机”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绕线机。并且,本申请基于2008年6月1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8-153488号主张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本说明书的参考而包含于本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
绕线机作为例如在电动机或发电机等的定子铁芯的齿部(磁极齿)上缠绕线圈的装置使用。电动机10的定子铁芯20,例如如图1所示,是环状部件,多个齿部22隔着狭槽24在周方向均匀设置,线圈26缠绕于各齿部22。在该定子铁芯20的内侧,设置转子40。
线圈26使绕线机的线嘴沿齿部22的外周移动,将从该线嘴不断排出线材的线材缠绕在齿部22的外周。如图2所示,定子铁芯20是可以将狭槽24的一部分分离的结构,进而,在狭槽24中设置铰链25,具有可以水平打开的结构的定子铁芯20。狭槽24的开口部变粗,该定子铁芯20形成线圈26时,使得容易取回绕线机1的线嘴50。并且,在齿部22形成线圈26后,使定子铁芯20变成环状连接端部。通过提高相对该定子铁芯20的狭槽24的线圈26的占有率,缠绕齿部22的线圈26的量可以变多,可以提高电动机10的性能。
在该定子铁芯上缠绕线材的绕线装置,例如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2001-8418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2004-72923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
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2001-8418号公报中,公开了具有大型曲柄机构,通过摇动摇臂形成线嘴的椭圆轨道的装置。
并且,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2004-72923号公报公开了形成正方向及长方向轨迹的装置,沿该轨迹移动线嘴的绕线装置。该公报中,线嘴由如下线嘴支承板支承,在相互垂直相交的X方向及Y方向上,分别形成延伸长孔状的Y方向受动用导向孔及X方向受动用导向孔的线嘴支承板。并且,线嘴支承板由在X方向及Y方向分别驱动的驱动系统组合控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2001-84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2004-729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绕线装置中,将线材快速缠绕在定子铁芯上,以提高生产率。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具有大型曲柄机构及摇动滑块机构,通过摇动摇臂使之推进,形成线嘴的椭圆轨道。摇动该摇臂的结构中,线嘴的旋转速度无法达到那么快。并且,专利文献2中,线嘴支承板组合由在X方向及Y方向分别驱动的驱动系统组合控制。因此,在X方向及Y方向上复杂的力作用在线嘴支承板,线嘴的旋转速度也无法达到那么快。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绕线机具有不断排出线材的线嘴、支承该线嘴的线嘴支承体及旋转上述线嘴支承体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具有曲柄箱、内周太阳齿轮、行星齿轮部件及曲柄部件。内周太阳齿轮固定设置在曲柄箱内。行星齿轮部件是行星齿轮与内周太阳齿轮啮合而进行自转及公转。曲柄部件设置在曲柄箱内,使其与内周太阳齿轮的中心线同轴旋转,支承行星齿轮部件使其可以自转及公转。并且,行星齿轮具有内周太阳齿轮的齿节圆直径的二分之一的齿节圆直径。行星齿轮部件具有在偏离于行星齿轮的齿节圆的位置上,伴随行星齿轮的自转及公转,沿椭圆轨道驱动的作用部。线嘴支承体连接在该作用部。
(三)有益效果
根据该绕线机,驱动机构通过将被曲柄部件支承的行星齿轮与内周太阳齿轮啮合,并使行星齿轮部件自转及公转,从而使作用部沿椭圆轨道驱动。通过提高曲柄部件的旋转运动及行星齿轮部件的自转及公转速度,可显著提高线嘴支承体的旋转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动机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在定子铁芯上绕线工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绕线机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绕线机的纵向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绕线机的外壳主视图;
图6A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绕线机的行星齿轮部件的侧面图;
图6B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绕线机的行星齿轮部件的主视图;
图7为驱动机构的机构图;
图8A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绕线机的曲柄部件的侧面图;
图8B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绕线机的曲柄部件的主视图;
图9为行星齿轮部件与曲柄部件组装后的侧面图;
图10为线嘴支承体的旋转状态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WJ株式会社,未经LWJ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57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