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5505.3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2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唐军;王德先;王小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4015 | 分类号: | A61K31/401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张庆敏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代 羟基 吡咯 酮类 化合物 制备 肿瘤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在全球范围内死亡率均很高,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居第二位。全世界癌症总人数约超过600万。我国每年新增120万,死亡约90万。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中,发病最高的是胃癌,其次为肺癌,肝癌和乳腺癌等。近年来各国对抗肿瘤药物的研究都给予了极大关注。随着分子肿瘤学、分子药理学的发展,肿瘤的本质正在逐步阐明。目前,市场上的抗肿瘤药物多种多样,大部分属于维生素A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多酚、香草素以及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等,但归根结底均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或引起细胞凋亡来发挥作用(Lichter and Lawrence,1995)。例如喜树碱(Y Pommier.Diversity of DNA topoisomerases I and inhibitors.Biochimie,1998,80;255-270.)作为凋亡诱导剂已经成为临床化疗药物。但这些药物都存在着来源不足、价格昂贵、选择性低、毒副作用大、效果不理想、长期使用产生赖药性等问题。随着药物合成领域的发展,新型抗肿瘤化合物慢慢走近人们的视野。这一研究领域的目标是发现新结构、低半数致死浓度、毒副作用小且在体内外均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多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是一种氨缩醛类化合物,其骨架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以及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中。例如epolactaene是Osada等人从Penicilliumsp.BM1689-P真菌干细胞中分离出来的,它具有潜在的促进人类神经母细胞神经突增长的活性。其它一些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及其类似物还表现出非常重要的治疗智力和神经无力,记忆缺失、衰退或者精神紧张的活性。
申请号为200810225731.0的专利公开了多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仅简单的说明了多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Ia对于抑制人类成神经细胞瘤细胞线SH-SY5Y细胞增长的IC50为400μM,其对人类成神经细胞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药用功效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目前,对多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作为抗肿瘤,尤其是抗结肠癌和胃癌作用的研究从未有过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多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多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的多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上述多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中,Bn为苄基,Ph为苯基,Me为甲基,PMB为对甲氧基苄基,Allyl为烯丙基。
所述多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均可参照申请号为200810225731.0的专利制备。
优选地,所述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为1d,其中,R1为Bn,R2为4-Cl-C6H4,R3为Ph。
优选地,所述肿瘤为结肠癌或胃癌。
本发明提供了多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结肠癌或胃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了多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1d在制备抗结肠癌或胃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抗肿瘤的药物由多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单独制成或其有效成分为多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
所述抗肿瘤的药物含有医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
所述抗肿瘤的药物为液体剂型、注射剂型、片剂、丸剂、颗粒剂或胶囊剂等。
制备所述抗肿瘤的药物的方法为本领域常规方法,该方法为将多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和所述医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辅料混合均匀,制成不同剂型,即得。
本发明对多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实验,通过MTT法测定其IC50;并对多取代5-羟基吡咯酮类化合物进行了细胞凋亡检测及体内抗肿瘤活性实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55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