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层气井底煤粉震荡解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5331.0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7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彭小龙;王铭伟;杜志敏;郭华;王晶;陈朝晖;王可可;汤小龙;朱苏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29/00 | 分类号: | E21B29/00;E21B2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层气 井底 震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层气井底煤粉震荡解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取得巨大进步,沁水盆地已形成规模开发。目前煤层气井大多采用水平技术、水力压裂改造技术和多元气体驱替技术提高气井单井产量。但我国大部分煤层地质构造复杂,构造煤发育,煤质具有较脆、胶结性差、易碎和易坍塌等特点,开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产出煤粉现象。煤粉在煤层中的运移可沉降堵塞渗流通道,使得煤层气井递减速度加快,甚至停产;煤粉运移至井筒后或在井底堆积,或进入排采管路,最终导致卡泵、埋泵等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煤层气开发进程,降低煤层气开采效益,因此合理控制和管理煤粉产出已经成为煤层气井高产稳产的关键。但是目前没有针对煤层气近井地带解堵装置,在目前近井解堵技术主要由洗井、化学酸洗、水力冲洗、声波脉冲解堵等技术,这些技术属于常规技术,常规依靠化学试剂或水力冲洗修井,但存在以下局限性:
1、化学酸洗的同时也腐蚀了井下工具,增大开井生产时的安全隐患
2、水力冲洗,由于水敏和堵塞物的反向运移,易形成储层的二次污染
3、洗井作用的范围小,不能改变近井煤层内污染带的岩石颗粒构架
4、洗井工具反复起下井,施工周期长,作业成本高
煤层气井产量低,单井投资小,埋深浅,因此,迫切需要一种作用长久、效能高、成本低的近井污染解除(或降低)技术。本井下震荡解堵装置可用于煤层气井的近井煤粉解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层气井底煤粉震荡解堵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提供一种作用长久、效能高、成本低的近井污染解除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层气井底煤粉震荡解堵装置,该煤层气井底煤粉震荡解堵装置包括:
油管;
与所述油管相连接,用于对煤层气井底煤粉进行震荡解堵的震荡器。
进一步,所述油管通过丝扣与所述震荡器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震荡器包括:筒体、动力机构、活塞、连杆、电缆、球阀、滑杆、变形封套、套管、扶正器、鱼鳃碗脉冲源;
所述筒体中设置有所述动力机构、活塞及连杆,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电缆相连接,所述动力机构还与所述活塞传动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连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球阀;
所述动力机构还与所述滑杆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形封套传动连接,所述变形封套设置在所述套管与所述筒体之间,所述筒体通过扶正器设置在套管的中央位置;
所述筒体的下端设置有所述鱼鳃碗脉冲源。
进一步,所述鱼鳃碗脉冲源中设置有钢丝骨架结构。
进一步,所述动力机构中还设置有:
用于监测所述活塞与筒体密封性能的第一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鱼鳃碗脉冲源中还设置有:
用于监测所述鱼鳃碗脉冲源中压力变化的第二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电缆还与动力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当所述底阀随所述连杆向下运动时,所述鱼鳃碗脉冲源开启,在所述滑杆的带动下,所述变形封套呈密封状态,堵塞活塞与套管的环空;
当所述底阀随所述连杆向上运动时,所述鱼鳃碗脉冲源关闭,在所述滑杆的带动下,所述变形封套呈开启状态,打开活塞与套管的环空。
进一步,所述变形封套采用高强度、耐温、耐腐蚀橡胶材料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煤层气井底煤粉震荡解堵装置,该煤层气井底煤粉震荡解堵装置由油管以及与油管相连接,用于对煤层气井底煤粉进行震荡解堵的震荡器,震荡器中设置有鱼鳃碗脉冲源,利用井下鱼鳃碗脉冲源产生持续的低频、高幅扰动波,扰动波将动能从井底向近井地带传递;近井淤塞带内固结的煤粉在扰动波作用下重新构架为分散的细小颗粒,开井恢复排水采气时,储层流体在井底生产压差作用下将分散的细小颗粒煤粉采出,起到疏通孔道中的堵塞物的效果;该煤层气井底煤粉震荡解堵装置,作用长久、效能高、成本低,适用于近井污染解除,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煤层气井底煤粉震荡解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管;2、震荡器;201、筒体;202、动力机构;203、活塞;204、连杆;205、电缆;206、球阀;207、滑杆;208、变形封套;209、套管;210、扶正器;211、油管末端丝扣;212、鱼鳃碗脉冲源;213、钢丝骨架结构;214、第一压力传感器;215、第二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53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精度长寿命快换模架
- 下一篇:一种带轮旋压成型的模具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