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鬼秤”的方法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55110.3 | 申请日: | 2013-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6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徐成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成琦 |
主分类号: | G01G23/01 | 分类号: | G01G23/01;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鬼秤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操作方便、行之有效、对群众透明度好的电子秤管理和检测方法,实现对电子秤的统一管理、统一检定,可以有效杜绝非法秤的存在。即便在检查中发现非法秤,也可以通过读取电子秤内安装的RFID中所记录的历史信息追溯到问题环节,这样既可以让消费者买的放心,也可以为计量监督部门的监查提供了方便。
背景技术
电子秤作为一种操作简单、精确直观的计量器具受到消费者和经营者的青睐。但是近年来,很多不良商贩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在电子秤上做手脚,使得市面上出现了不少8两秤、7两秤。虽然现有的电子秤都加印封或铅封禁止对电子秤进行调整,但是却提供了通过口令或软件方式进行调整,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面板口令或软件加密进行私自调整。网络上甚至还有专门提供非法改装电子秤的服务商,他们专门研究各种品牌电子秤的构造和装置,通过改装,在主板线路上加设一些接受遥控信号的装置,从而达到利用遥控器造假的目的。不难发现,打造这些“鬼秤”一般有两个手段:一是直接更换电子芯片,重新写入非法程序,通过遥控器操作非法行为,二是利用电子秤本身自带的标定功能,擅自进行非法校准。当然也有一些电子秤是由于使用时间比较长,传感器本身灵敏度降低而导致计量误差较大。市面上大量存在的这种“缺斤少两”的电子秤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
本专利提出了一种利用RFID技术对电子秤进行监察,从而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管跟踪机制,并根据市面上常见的“鬼秤”玄机,设计一种可以提取芯片代码的提取器,通过与标准代码的比较,判断芯片内的代码有无非法修改,从而检测出市面上的 “鬼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建立一种对电子秤长期有效的监管跟踪方法,对电子秤做到严格的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建立一种检测系统,通过该系统的检测,可以查出电子秤的芯片程序是否被非法修改。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一,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RFID技术记录电子秤的出厂情况、销售情况、检定情况、修理情况,对生产、销售、标定、维护每个环节都做详细记录,便于计量监查单位的检查。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二,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芯片程序提取器,该提取器通过插座与电子秤的芯片相连,通过串口与PC机相连,提取器从电子秤的芯片中提取代码,并通过解析模块解析成机器码后发送到上位机,上位机将标准代码与提取出的代码进行比较,如果相同说明芯片没有被修改,否则就说明芯片程序被非法修改。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监管方法对生产、销售、维修、检定各个环节层层把关,再利用技术手段检查电子秤的芯片,尽可能的保证了电子秤的公平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计量器具监管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芯片代码比较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所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计量器具监管流程图,如图1所示:
出厂控制:电子秤在出厂时,将该商品的唯一编码、生厂商代码、产品规格、型号、生产日期写入电子秤内部的RFID可读写标签中,这样从出厂源头开始就记录了电子秤的信息。
销售控制:所有销售商必须获得计量监管部门的许可方可进行销售计量器具,所有的销售机构都有计量监管部门签发的唯一授权码,每进货一批电子秤,销售商就必需把自己的销售代码通过读写器写入电子秤的RFID标签中,记录电子秤的销售环节。
标定控制:标定环节是对计量器具进行法制管理最重要的一环,标定环节必须由计量监管部门执行,只有计量监管部门才有权限对计量器具进行标定,监管部门的标定人员有自己特定的工号和检测登录密码,执行标定时需输入自己的工号及密码方可对计量器具进行标定检测,在登录时系统会自动将登录人员的工号写入RFID标签中,标定结束后写入本次标定日期和标定的结果。
使用的电子秤需要定期拿到质检部门检验、校准,并将检验记录写在RFID电子标签上,电子秤面板上显示最后一次的检验合格记录,消费者可以直接看到该电子秤是否合格,质检部门在市场上抽查时也可以一目了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成琦,未经徐成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51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连轧机粗轧立辊辊缝标定装置
- 下一篇:对中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