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心机的排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054045.2 | 申请日: | 201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0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陆炯;严正荣;陈昊;曹碧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离心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B13/00 | 分类号: | B04B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泽群 |
地址: | 2002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心机排堵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利用双变频离心机变频器低频大转矩功能实现排堵方法。
背景技术
卧式螺旋离心机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种种原因引起堵机。堵机的标志是辅电机实际转矩高于电机额定转矩(用P2表示)。一旦堵机,排堵是一项既非常费工费时,又劳动强度很大的工作。出现严重堵机的状况需对离心机的转鼓和螺旋进行分拆,采用人工方法对离心机堵料的腔体进行清理,整个过程中也有可能对离心机本身的动平衡造成偏差,影响设备的稳定性,而且对操作工人的要求较高。
传统的排堵方法:首先使用起重机,拆除离心机罩壳,再用机械外力将转鼓抱住,不让转鼓转动,在辅机变频器操作盘上控制螺旋作正推、反推交替动作,迫使被堵住的泥松动,最终把泥排出转鼓。排堵成功的标志是辅电机的转矩小于电机额定转矩的70%(用P0表示)。
有时因物料的特殊性,必须尽快排堵,否则时间太长物料在转鼓内很快会凝结成硬块,导致无法排堵。所以时间是第一位的,不允许按部就班地进行一系列准备后再实施排堵,否则错过了最佳时机,淤泥再也无法排出,最后不得不拆卸离心机来解决问题,其麻烦程度可想而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失和不足,提出一种采用低转速大转矩,即让转鼓在低转速(例如250rpm)下运行,然后控制辅机使螺旋交替正推、反推,使被堵住的泥松动,达到排堵目的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利用在低速时主电机可以输出大转矩,相当于起到抱住转鼓的效果。如所周知,ACS800变频器有一种直流抱闸功能,相当于起到转鼓不动的效果。但是,该方案存在“在长时间直流抱闸期间,如果电机带有恒定负载时,直流抱闸功能不能保证电机轴不转动”的问题,如果转鼓跟着螺旋转动,意味着无法产生大转矩,也就无法实现排堵。通过逆向思维,即所谓的正推和反推都是以转鼓的实际转速为基础(由于堵机,这时候螺旋与转鼓同速),即辅机转速低于转鼓转速为正向推泥;反之,辅机转速高于转鼓转速为反向推泥。这可以从差速公式看出:
其中:△n-差速,n1-主电机转速,n2-辅电机转速,i-差速器速比。
本发明的一种离心机的排堵方法,通过操作主机变频器,辅机变频器和清洗水阀,并包括步骤:
A.开始:
A1.关闭主电机;
A2.关闭辅电机;
A3.关闭清洗水阀;
B.排堵:
B1.开启主电机,运行在低转速位置(250rpm)。
B2.开启辅电机
B21.点动辅电机正推,转速由250rpm向0rpm降低;
B22.点动辅电机反推,转速由250rpm向500rpm升高。
C.判断转矩小于P0,排堵结束。
为提高排堵效果,也可以继续进行如下步骤:
开启清洗水阀或关闭清洗水阀,反复进行直至转矩小于P0,排堵结束。这种边冲洗边排堵效果会更好。
通过本发明方案的实施,做到了可靠、实用、快速、方便地实现排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离心机的排堵方法控制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离心机的排堵方法工作流程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离心机的排堵方法排堵操作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所述的一种离心机的排堵方法控制系统(如附图1所示),主机变频器、辅机变频器均采用ABB公司的矢量型变频器ACS800。利用ACS800在矢量模式下,低速时可以提供大转矩输出。分别通过端子控制主机变频器速度,通过模拟量控制辅机变频器的速度及清洗水阀的操作,包括如下步骤(如附图2所示):
A.开始:
A1.关闭主电机;
A2.关闭辅电机;
A3.关闭清洗水阀。
B.排堵:
B1.开启主电机,运行在低转速位置(250r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离心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离心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40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立横行伺服喷雾机
- 下一篇:伺服电机的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