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向经编增强织物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52593.1 | 申请日: | 2013-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2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谈昆仑;季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21/14 | 分类号: | D04B21/14;D06C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 增强 织物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经编单向织物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向经编增强织物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单向布织物由于经向、纬向的纱线分布的不合理,采用普通的捆绑线进行捆绑编织,且不采用热压步骤,从而现有的单向织物具有以下缺陷:
①纬向的纱线较多,经向的纱线较少,从而织物的抗拉伸、抗弯曲、压缩强度差,且模量较低;
②单向织物的整体结构性不强,织物易变型,尤其是宽度方向尺寸变形较大,一般变形误差大于20mm,时宽时窄;纬向上的丝束之间无间隙,严重影响了后道工序的铺设和真空灌注工艺的树脂导流速度,严重的会导致制品报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向经编增强织物生产方法,本方法生产出的织物,具有抗拉伸、抗弯曲、压缩强度和模量高的优点,且织物的整体结构性强,不易变形。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单向经编增强织物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用多轴向经编机,在纬向上,铺设第一层纱线,第一层纱线包括若干根左斜纱线、右斜纱线,左斜纱线、右斜纱线交叉铺设,其中,左斜纱线的倾斜角度在-30°~-85°之间,右斜纱线的倾斜角度在30°~85°之间;
第二步,在经向上,通过多轴向经编机在第一层纱线上铺设第二层纱线,第二层纱线占整个织物含量的97%以上;
第三步,采用捆绑线捆绑第一层纱线、第二层纱线,即通过复合针上下往复穿刺第一层纱线、第二层纱线,使捆绑线将第一层纱线、第二层纱线缝编成为一整体;捆绑线为涂胶纱线或低熔点纱线;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缝编成整体的第一层纱线、第二层纱线采用加热挤压装置进行加热挤压,使捆绑线、第一层纱线、第二层纱线粘结在一起,其中,加热温度为100℃-180℃,加热时间为1.5min-2min;
第五步,对完成第四步的织物进行切割、收卷、包装。
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方法编织出的单向织物,经向上,第二层纱线占单向织物总含量的97%以上;纬向上,左斜纱线、右斜纱线占织物的3%以下;并采用涂胶纤维纱或低熔点的捆绑线对第一层纱线、第二层纱线进行捆绑;采用本发明的生产方法编织出的单向织物具有以下优点:
①纬向的纱线含量较少,经向的纱线含量较高,且通过捆绑线的捆绑及热压,织物的抗拉伸能力、抗弯曲强度、及抗压缩强度和模量较高,相比于现有工艺编织出的单向织物性能提升了15%以上;
②因采用涂胶纱线或低熔点纱线作为捆绑线,捆绑线加热挤压处理后其变得硬挺且能与经向和纬向的纱线粘结在一起成为一整体,所以单向织物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较好,宽度方向尺寸偏差≤5mm,经向的丝束间间隙均匀、大小适中,便于后道工序铺设和真空灌注工艺的树脂导流,确保产品质量。
所述第一层纱线为玻璃纤维纱或/和碳纤维纱,第二层纱线为碳纤维纱或/和玻璃纤维纱。
第四步中采用热辊热压或远红外加热方式对织物进行加热。
一种单向经编增强织物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加热挤压装置,包括烘箱,烘箱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烘箱内设置有第一传动辊、第二传动辊,第一传动辊与第二传动辊之间通过传动挤压带连接进行传动,以及驱动第二传动辊转动的驱动机构,其包括设置在烘箱外部的电机,及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带与第二传动辊传动连接,在传动挤压带上方设置有挤压随动辊,挤压随动辊与传动挤压带之间具有小于织物厚度且可供织物通过的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辊固定设置在一调节板上,在烘箱壁上设置有长条形调节孔,所述调节板通过螺栓穿过长条形调节孔连接在烘箱上。在传动挤压带处于松弛状态时,可以通过调节调节板来实现第一传动辊的位置调节,使传动挤压带在第一传动辊与第二传动辊之间绷紧,保证对从挤压随动辊与传动挤压带挤压面经过织物的挤压力度;螺栓在长条形调节孔中的移动行程即为调节板及第一传动辊的调节行程。
进一步地,为了使经过挤压后织物不会卷绕到挤压随动辊上,在所述挤压随动辊后端设置有对加热挤压后的经编增强织物进行导向的导向板,导向板固定于传动挤压带挤压面上方的烘箱体上。这样挤压后的织物由于导向板的导向,能够顺利的从烘箱中输出,不会卷绕在挤压随动辊上。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挤压带末端设置有对传动挤压带上的织物铲起并进行导向的导向板;经过挤压后的织物可能会粘附在传动挤压带上,这样通过导向板将织物铲起与传动挤压带分开并通过导向板将织物导向到烘箱外部,而不会随传动挤压带继续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25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