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土壤内部大孔隙结构参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1344.0 | 申请日: | 2013-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3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牛健植;武晓丽;谢宝元;余新晓;李想;赵玉丽;李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张庆敏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土壤 内部 孔隙 结构 参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材料的分析测定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土壤的分析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功能对减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维护生态安全有着重要作用。森林植被通过其林冠、枯枝落叶、强大的根系对森林水文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森林土壤是形成森林植被水文功能的核心地带,因此,森林土壤的水分动力过程是认识森林水文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土壤大孔隙是描述土壤物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植物根系的穿插与腐烂,土壤动物活动、冻融及干湿交替作用、化学过程、人为活动等使土壤形成了相互连通的大孔隙。土壤大孔隙形状具有多样性,既有形状不规则的裂隙和裂缝,也有近似圆柱的孔道。大孔隙可以提供优先水流路径,使得土壤水分不能与土体进行充分作用,而直接进入深层土壤中,对深层土壤水分的贮蓄产生重大影响。土壤大孔隙可明显促进水分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坡地土壤大孔隙又是调节壤中流的主要机制,因此,大孔隙对于生态水文的调节有着重要意义。关于大孔隙的定义仍存有争议,本文选用Radulovich等测定大孔隙的方法,认为土壤大孔隙是指介于土壤田间含水量和饱和含水量的大孔隙。土壤大孔隙的研究目的是土壤调控,为减少地下水污染、控制养分和水分的流失提供技术指导。
土壤大孔隙的存在会使土壤水分及溶质产生优先运移现象,即产生优先流。优先流的存在会使水中的养分、盐分快速流到根区以下,养分盐分对植物的补充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不仅会造成农药、化肥施用效果不明显,还涉及到水环境污染的问题。
当前还没有定量化测定土壤大孔隙的研究装置,且多数用的水分穿透曲线法只对土壤大孔隙半径、密度等进行量化,未能提出土壤水分下渗与大孔隙半径及密度的关系式,因此,本装置基于定水头环刀试验,分层测定土壤大孔隙,并对土壤下渗水分与大孔隙半径及密度进行拟合,建立相应的关系式,这能为土壤大孔隙水分运移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定量化测定土壤大孔隙参数的方法,从而测定大孔隙结构。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测定土壤大孔隙结构的方法,包括步骤:
1)用采样装置在土壤采样地点采样;
2)装有土壤样品的采样装置浸入水中12小时,然后置于粗砂中12小时;
3)土壤样品上方保持固定的液面高度注水(注水的液面高度称为水头),记录土壤样品下方水流出的时间、速度和水量,直至水流出的速度为恒定值;
4)计算土壤样品的大孔隙结构参数,并与水分下渗率进行关系拟合。
所述粗砂用室外常温下的粗砂就可以。
其中,所述步骤1)中的采样装置为规则几何形状的采样装置。规则几何形状包括矩形、正方形、圆形,容积易于计算。优选为环状采样装置,常用的是环刀(又称环状采样器)。采样装置是一个空心的,取样就是在空心装置中装满土样
其中,所述采样装置包括上下二个盖子,其中一个盖子有孔;采样之前,在有孔的盖子内放置滤纸;采样之后盖上盖子。浸在水中时盖子是盖着的,浸水深度就是到环刀上面盖子的边缘。在下一步骤(注水)之前去掉上面的盖子。
其中,所述步骤1)中,是在土壤采样地点分层采样,共分为垂直相连的3-10层,每层厚度一般取10-20cm。为了减小误差,通常采3-5个平行样。
其中,所述步骤3)中,将土壤样品固定在采样装置内注水。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将土壤样品固定在采样装置内,所述采样装置上方固定一个投影形状相同的注水装置,所述注水装置内的水保持固定的液面高度。
其中,所述步骤3)中液面的高度为2-10cm(水头)。优选为5cm。
其中,所述步骤4)中结构参数包括大孔隙的数量、密度和半径。数量是土壤样品中大孔隙数量;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壤样品中大孔隙的数量。
步骤4)之后,拟合流出的水量和大孔隙结构参数之间函数关系,得到下渗率和大孔隙结构参数的关系式。拟合采用origin软件。
计算使用的公式为Poiseulle方程:
Q=πr4Δp/8ητL (1)和基本水流方程
Q=Av=πr2τL/t (2)联立得到孔隙半径计算式
r=τL(8η/[tΔp])1/2 (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13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