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旋风燃烧生物质燃烧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50235.7 | 申请日: | 2013-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0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胡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光 |
主分类号: | F23B40/00 | 分类号: | F23B40/00;F23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旋风 燃烧 生物 | ||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燃烧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卧式旋风燃烧生物质燃烧机。
背景技术
传统生物质颗粒燃烧器,其底部的一个平底的固定式炉排,燃烧采用的是用鼓风机从炉排下强制给风,这种炉排需要一定的空隙以满足生物质燃料燃烧过程的补氧,然而,生物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总会因未完全充分燃烧而形成结焦,因此要不断地处理结焦,防止结焦将固定式炉排全部覆盖,否则会出现冒黑烟,如果长时间不及时处理就会引起炉膛熄灭。所以现有的生物质燃烧器存在的问题是:需要选择不会结焦的燃料,哪怕选用不会结焦的燃料也会长时间运行后出现大量的灰烬堆积在炉排上,造成炉排有效燃料面积变小,燃料不能充分燃烧情况逐渐变大,需要定时停机清理炉排。如果选择结焦的燃料就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得燃料充分燃烧,防止燃料结焦堆积,使用寿命长的卧式旋风燃烧生物质燃烧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卧式旋风燃烧生物质燃烧机,它包括卧式圆柱形炉膛,炉膛的一端封闭,该封闭端上具有燃料进料通道的出口;燃料进料通道内设置有进料绞龙,燃料进料通道上设置有用于向燃料进料通道的出口方向鼓风的鼓风口;在炉膛壁内有进风通道,在炉膛内壁上设置旋风管,旋风管内腔与进风通道相通;旋风管上设置出风孔,出风孔的轴线方向与圆柱形炉膛的径向方向形成锐角,使得从进风通道进入旋风管内腔并从出风孔出来气体在圆柱形炉膛内形成向同一方向旋转的涡流。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生物质燃料通过进料绞龙不断推进到炉膛内的燃料进料通道的出口处,点燃生物质燃料后,前面烧燃烧过的燃料不断被后面新的燃料往炉膛非封闭端的出口方向推,从而可以连续工作,哪怕燃料结焦严重的焦状物也会被推出炉膛,从而不会因为燃料结焦而累积在炉膛影响颗粒燃烧补氧,从而保证炉膛燃烧效果。
燃料进料通道上设置有用于向燃料进料通道的出口方向鼓风的鼓风口,该鼓风口出来的风将炉膛的高温吹向炉膛,而火焰不会往绞龙方向燃烧,有效防止回火。
炉膛内的进风通道不仅仅是作为风道作用,更可以冷却内炉壁,从而保障使用寿命更长。
从旋风管上的出风孔出来的风 ,在炉膛按照同一方向鼓风,形成螺旋燃烧方式,从而可以更好使得燃料裂解气化燃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旋风管为两端封闭一侧敞开的半圆管,半圆管的轴向方向与圆柱形炉膛的轴线平行;半圆管的开口侧与圆柱形炉膛相接触;与半圆管内腔相对的炉膛内壁上开有把进风通道与半圆管内腔连通的炉壁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旋风管的横截面为两个侧板相连的折弯件,该折弯件的两端封闭一侧敞开,折弯件的轴向方向与圆柱形炉膛的轴线平行;折弯件的开口侧与圆柱形炉膛相接触;与折弯件内腔相对的炉膛内壁上开有把进风通道与折弯件内腔连通的炉壁孔。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改进,炉膛封闭端上具有点火器接口。这样通过设置在该接口的点火器对燃料进行点火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卧式旋风燃烧生物质燃烧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卧式旋风燃烧生物质燃烧机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卧式旋风燃烧生物质燃烧机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一种旋风管的示意图。
图5是另一种旋风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的卧式旋风燃烧生物质燃烧机,包括卧式圆柱形炉膛1,炉膛的一端封闭,该封闭端2上具有燃料进料通道3的出口;燃料进料通道内设置有进料绞龙4,燃料进料通道上设置有用于向燃料进料通道的出口方向鼓风的鼓风口5;在炉膛壁内有进风通道6。进风通道6和鼓风口5均与鼓风机的出风口9相通。在炉膛内壁上设置旋风管7,旋风管内腔71与进风通道6相通;旋风管上设置出风孔72,出风孔的轴线方向与圆柱形炉膛的径向方向形成30-60°锐角,使得从进风通道进入旋风管内腔并从出风孔出来气体在圆柱形炉膛内形成向同一方向旋转的涡流。炉膛封闭端2上具有点火器接口8。在炉膛壁外周靠近封闭端一侧设置有法兰10。
参见图2、4,旋风管为两端封闭一侧敞开的半圆管,半圆管的轴向方向与圆柱形炉膛的轴线平行;半圆管的开口侧与圆柱形炉膛相接触;与半圆管内腔相对的炉膛内壁上开有把进风通道与半圆管内腔连通的炉壁孔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光,未经胡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502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