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模量沥青改性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9508.6 | 申请日: | 201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2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民;傅秩;毕齐兵;郑怀宇;招启强;谭颂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23/06;C08K5/526;C08K5/134;C08K5/2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927***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模量 沥青 改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沥青改性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模量沥青改性剂。
背景技术
沥青作为一种具有粘弹性和塑性的流变型材料,高温时易软化呈流体,低温时易硬化变脆呈固体,路面要求所采用的沥青高温时不易软化产生车辙,在低温时不易硬脆导致开裂,然而一般沥青难以满足这一相互矛盾而又相互制约的要求,因此,必须对沥青进行改性以得到满足不同要求的沥青结合料。
用SBS改性沥青是目前最常用的改性方法。但目前用于改性沥青的几种牌号的SBS常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此价格上涨,增加了改性沥青的成本。而目前针对沥青的改性剂非常少,因为目前针对改性剂这一物质还没有具体的物性评判标准。
中国专利申请号96106781.0,一种沥青改性剂,将废橡胶或废橡胶和废塑料加热到200 -500℃,通过剪切、挤压和搅拌的机械力的作用下制得膏状熔融物即成改性剂。该改性剂对于原料没有做有效的筛选,因此制备得到的改性剂其抗高温、抗变形性能不佳,并且储存不稳定,容易出现分层。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256820.9,一种复合型沥青改性高模量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其复合型沥青改性高模量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为回收PE 70-90%,氢氧化镁 0.1-8%,改性剂 0.5-15%,粘合树脂 0.5-12%,制备得到的沥青其软化点均在60-70℃之间,无法达到高模量改性沥青的性能。而延度和针入度都较低,使得低温性能难于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模量沥青改性剂,其具有环保、抗高温性能、抗车辙性能好、储存稳定性强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高模量沥青改性剂,由以下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制备而成:
废旧塑料 80-94%,
活化剂 0-14%,
抗氧剂 0.2-0.4%,
润滑剂A 0.5-1.0%,
润滑剂B 5-10%
余量为色粉;上述各组分之和为100%。
其中,废旧塑料为二级料的废弃利用物,主要为低密度的聚乙烯,包括聚乙烯A或聚乙烯B或其混合物,优选的,所述聚乙烯A的软化点大于90℃,所述聚乙烯B的软化点大于70℃。
所述润滑剂A为亚乙基双硬脂酰胺,所述润滑剂B为废弃机油或芳烃油中的一种或两种按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润滑剂A是一种加工助剂,为减少材料与挤出机炮筒的摩擦,添加量多少根据成本和实际使用效果添加。润滑剂B也是一种加工助剂,为芳烃油或废弃机油,除了能起到润滑作用,同时能提高沥青的低温性能和延度,添加量不能太多,若超过添加量,润滑剂B容易析出材料表面。
其中,所述聚乙烯A与所述聚乙烯B的拉伸强度(-40℃/4H处理)在12Mpa以上。其中,所述聚乙烯A与所述聚乙烯B的伸长率(-40℃/4H处理)大于300%。采用-40℃/4H条件处理进行拉伸性能测试,是一种简单、方便而快捷的选择材料的方式 ,是一种引进塑料材料行业机械性能的测试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等价于对沥青延度指标管控。软化点的选择是为保证材料的高温性能,即保证了沥青的高模量改性。
其中,所述废旧塑料为聚乙烯A和聚乙烯B按照质量比30-40:52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活化剂为乙烯三元共聚物或酯类聚合物。其作用机理是:在一定的热条件下产生活性游离基,与改性剂分子链、沥青活性官能团发生交联接枝,使改性剂与沥青形成稳定的胶体体系;使改性沥青中的聚合物相与基质沥青相之间形成一层稳定的相界面吸附层,降低相界面的表面张力,增加两相之间的亲和力,从而提高了两相之间的相容性。本发明优选的酯类为杜邦的PTW,化学名称为2-甲基-2-丙烯酸环氧乙烷基甲基酯,乙烯三元共聚物也优选杜邦牌号为AM的产品。
其中,所述抗氧剂为三(2,4-二叔丁基苯)亚磷酸酯或 [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按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95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