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面粘合带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48250.8 | 申请日: | 2013-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2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正明;铃木俊英;中山直树;田村彰规;吉田升;水鸟乔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C09J133/00;C09J133/08;C09J133/1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王海川;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粘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面粘合带,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电子设备的构件固定用途的双面粘合带。
背景技术
手机、PHS(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数码相机、电子记事本、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便携式游戏机、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电视机、电脑用显示器等电子设备中,在以设置在图像显示模块表面的显示面板(也称为视窗、透镜、面板、显示面板、显示器的透明构件等)与壳体的接合、与触控面板构件的接合或与LCD构件的接合为代表的各种构件或模块的胶粘固定中使用双面粘合带。
电子设备置于低温环境下时,多数情况下双面粘合带的粘合特性下降。因此,在将这些设备在低温环境下长时间放置或者在低温环境下的使用中跌落这些设备时,存在显示器与壳体的胶粘变弱,从而显示器容易从壳体上剥离或者偏移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53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电子设备用部件固定中使用的现有双面粘合带,未考虑低温环境下的耐冲击性。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对于电子设备用部件固定中使用的双面粘合带进行了公开。但是,该双面粘合带未考虑低温环境下的耐冲击性。
因此,本发明欲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即使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时也可以抑制耐冲击性下降的双面粘合带。
本发明的某一方式为双面粘合带。该双面粘合带,用于电子设备的构件固定用途,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材、设置在基材的一个面上的第一粘合剂层和设置在基材的另一个面上的第二粘合剂层,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中的至少一层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和重均分子量为20000以下并且单体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不同的丙烯酸类低聚物。
上述方式的双面粘合带中,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二粘合剂层中的至少一层中增粘剂的含量可以低于5质量%。另外,基材的厚度相对于双面粘合带的厚度可以为5%~20%。另外,相对于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100质量份,丙烯酸类低聚物的含量可以为1~50质量份。另外,基材可以为塑料薄膜。
另外,将上述各要素适当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包含在通过本申请要求专利保护的发明的范围内。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双面粘合带,在用于电子设备的构件固定时,可以抑制低温环境下耐冲击性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双面粘合带的构成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表示评价耐冲击性时使用的评价用样品的概略图。图2(a)为评价用样品的俯视图。图2(b)为图2(a)的Y-Y剖视图。
图3是评价高差追随性(防水性)时使用的评价用样品的概略图。图3(a)是评价用样品的俯视图。图3(b)是图3(a)的Z-Z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仅仅是例示,不限制发明,实施方式记载的全部特征或其组合并不必然是发明的本质。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双面粘合带10的构成的概略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双面粘合带10具有基材20、设置在基材20的一个面上的第一粘合剂层30和设置在基材20的另一个面上的第二粘合剂层40。第一粘合剂层30和第二粘合剂层40中的至少一层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和重均分子量为20000以下并且单体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不同的丙烯酸类低聚物。双面粘合片10适合用于电子设备的构件固定用途。以下,有时将第一粘合剂层30和第二粘合剂层40中的至少一层简称为“粘合剂层”。
以下,对双面粘合带10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对作为粘合剂层的必要成分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和丙烯酸类低聚物、作为可选成分的交联剂和增粘剂进行说明,然后对基材20、未图示的隔片进行说明,再然后对双面粘合带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丙烯酸类聚合物]
构成粘合剂层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具有任意形式,例如可以使用乳液型粘合剂、溶剂型粘合剂、无溶剂型粘合剂(UV固化型粘合剂)、热熔融型粘合剂(热熔型粘合剂)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82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