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体宽型锁栓与平行移动式锁芯连体的主锁体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48066.3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7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树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树藩 |
主分类号: | E05B27/00 | 分类号: | E05B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1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体 宽型锁栓 平行 移动式 连体 主锁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插芯式锁芯配套的机械防盗锁,尤其是单体宽型锁栓与平行移动式锁芯连体的主锁体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传统的插芯式机械防盗锁、是由插芯式锁芯和机械防盗锁主锁体两部分组成。插芯式锁芯内的弹子是单向单排结构,其防技术性开启和暴力开启的功能是较差的,在制造方面需要专门的设备和专用的材料,生产工艺的精确度要求也很高,还需要十几道的生产工序;机械防盗锁主锁体的内部结构较复杂,加上5个以上的锁栓(舌)其零件就有30多个,共需要生产工序50道以上,加上原材料的消耗及逐年增高用工成本等因素,使得机械防盗锁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生产厂家的利润越来越低。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所述的插芯式锁芯机械防盗锁,几十年不变的配套方.式及影响其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的因素,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单体宽型锁栓与平行移动式锁芯连体的主锁体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首先在锁芯与主锁体的配套方面进行了把单体宽型锁栓和平行移动式锁芯连成一个整体的简单化设计,为了提高锁芯的防技术性开启的功能,锁芯内的构造采用了相向双排弹子排列的结构。而在锁体的使用方法方面,该锁体的上锁与开锁方式,是靠插入与锁栓连体的可平行移动式锁芯内的钥匙,直接平行推进就带动单体宽型锁栓伸出实现上锁;拉回就带动单体宽型锁栓缩回实现开锁来达到的。其主要零件有宽度在100m/m以上的单体宽型锁栓,锁体面板,主锁体,平行移动式锁芯。该锁体的上锁状态是这样实现的,单体宽型锁栓和平行移动式锁芯是连体形式,被安装主锁体内适当的位置,它们之间仅有能使平行移动式锁芯移动的间隙。平行移动式锁芯的前端有呈长条形状的钥匙插孔,有呈双排排列的弹子孔贯通整个平行移动式锁芯和钥匙插孔。这呈双排排列的弹子孔还贯通了整个主锁体的上下相应的位置。在钥匙没有插入时钥匙插孔内时,呈相向双排排列的弹子顶端靠在一起,此时贯通了主锁体和平行移动式锁芯的上下双排排列的弹子处于错位的锁定状态,平行移动式锁芯就不能在主锁体内平行移动。在钥匙插孔后面的位置有贯穿了平行移动式锁芯的,内部安装有弹簧,两端各放置了一颗钢珠的卡位钢珠孔和对应的卡位前孔。当单体宽型锁栓伸出锁体面板外,主锁体和平行移动式锁芯处于锁定状态时,钥匙插孔内的双排排列弹子,和后面的卡位钢珠被定位在前弹子孔和卡位前孔的位置上。
在主锁体上有上下贯通的分前,后两组对等距离布局的双排弹子孔,和单孔形式的卡位孔以及用于固定锁体的螺丝通孔。
在需要开门时,钥匙插入钥匙孔内,此时贯通整个主锁体和平行移动式锁芯的双排弹子就会复位,它们之间的锁定状态被解除。当钥匙被人为的向后拉动时,平行移动式锁芯内的卡位钢珠就会被挤压回缩,脱离开卡位前孔的位置;随着钥匙的继续拉动,平行移动式锁芯带动单体宽型锁栓整体后移;当单体宽型锁栓退到锁体面板位置时,钥匙插孔,钢珠卡位孔也同步移位到了主锁体上的后弹子孔位置和卡位后孔位置,门就被开启了。如果此时拔出钥匙贯通主锁体和平行移动式锁芯的双排排列弹子又会发生错位,开锁的目的实现了。如果不拔出钥匙向前推动钥匙,平行移动式锁芯就会带动单体宽型锁栓伸出,又会实现上锁。钥匙可以从主锁体正面和背面的钥匙插孔插入,都能实现上锁和开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安装在平行移动式锁芯内的弹子采用了相向双排排列结构,能增加锁体的抗技术性开启功能。将单体宽型锁栓和平行移动式锁芯连体一体化的设计巧妙,结构合理,用钥匙直接推,拉使锁芯带动单体宽型锁栓实现上锁和开锁,免除了结构复杂的机械锁体的传动方式,更简单实用。由于整把主锁体结构简单,零件少还能节省大量的制造原材料,生产工序和降低用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上锁状态正面全景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上锁状态正面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开锁状态正面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上锁状态俯视图
图中1、单体宽型锁栓 2、锁体面板 3铆钉 4、连接固定片 5、主锁体 6、平行移动式锁芯 7、钥匙插孔 8、弹子 9、前弹子孔 10后弹子孔 11、卡位钢珠 12、卡位前孔 13、卡位后孔 14、螺丝通孔 15,钥匙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树藩,未经陈树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80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危险警示装置
- 下一篇:增压器的变截面机构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