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精确控制微针插入长度的印章式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45474.3 | 申请日: | 2013-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7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亚军;庄俭;薛领;张少婧;郝俊娇;周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魏聿珠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确 控制 插入 长度 印章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控释与皮肤微创装置,特别涉及精确控制微针插入长度的印章式工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经皮给药是药物通过表皮通道被动扩散进入真皮,再经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角质层的阻碍导致大多数药物分子无法通过,而过于缓慢的释放速度很难达到治疗的目的,为此人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破坏角质层以增强皮肤对药物的渗透。由10-2000μm的微针组成的微针阵列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给药途径,它不仅能够刺穿上层表皮创造出允许药物大分子甚至微粒通过的微米尺寸通道,又不致刺激神经产生疼痛引起临床意义的损伤。
皮肤由外至内分为三层:角质层、表皮层及真皮层。角质层厚约10-20μm,是一层死组织,没有血管和神经,但却是药物经皮吸收的控释层;表皮层位于外皮下约50-100μm处,含有少量活细胞及神经,不含血管;更深处的真皮中含有大量的活细胞、神经及血管。微针是由微细加工技术制成的不同形状、结构及材料的微米级的针,通过在皮肤角质层产生微小孔道来提高药物的渗透性,这是介于皮下注射和透皮贴剂之间的一种给药方式。
一般传统的方法,活性养分只能渗透入表皮的阻隔层(即角质层),效果并不显著(只达到约百分之零点三的成效)。利用微针微小的针头刺激皮肤,令活性成分有效渗入皮肤,同时微针刺激真皮层,通过皮肤的自愈能力,促进骨胶原增生,可使皮肤表皮层的厚度增生约百分之八,其效果可媲美激光及填充式的整形手术。而微针技术的副作用极低,安全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精确控制微针插入长度的印章式工具,由于皮肤厚度不同,或者某些治疗阶段需要不同长度的微针,所以本发明长度可调的印章式微针。
精确控制微针插入长度的印章式工具,在基板5的一侧上设置有微针阵列,基板5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基板5圆柱状凸起的连接件4,连接件4沿着周向上开有若干定位槽,连接件4和端盖3通过螺纹连接,且端盖3位于连接件4上未设置有微针阵列的一侧,端盖3连接有定位筒1,定位筒1内有安装有弹簧和定位销2,弹簧在定位筒1和定位销2之间,使定位销2抵在连接件4上的定位槽内;保护壳6上开有凹槽的圆孔与连接件4上带有凸台的圆柱体配合,防止连接件4和保护壳6之间有相对转动。基板5和连接件4的连接部分在保护壳6内。挡板7上开有与微针相对应的微孔,由挡板7上的小凸台与保护壳6上的凹槽配合相定位,基板5上的微针可通过微孔探出挡板7。微针进行使用时,按压端盖3,端盖3会抵触到保护壳6,此时行进的距离即为基板5上的微针探出挡板7的长度。并且由于挡板7上微孔的存在,可以将微针约束在孔内,提高微针的抗弯曲能力。转动端盖3时,连接件4和端盖3的螺纹连接可改变调节端盖3与保护壳6之间间隙的距离,定位销2落在连接件4不同的槽内,以达到精确调节微针探出挡板7的长度。定位筒1内的定位销落在连接件4不同的槽内以达到对微针探出长度的精确控制。保护壳6的外侧有标定探出针长短的刻度,端盖3有的刻线。没有挡板7时,保护壳6的外侧的挡板7可使皮肤平整,减少微针阵列扎入皮肤时由于皮肤的弧度所造成的刺入误差,精确微针插入皮肤的长度,微针探出挡板的长度在0.2mm~2mm之间。
所述微针阵列中针的材料为金属或聚合物。
所述微针阵列中针的形状为圆锥形,三棱锥形或四棱锥形。
利用微针微小的针头刺激皮肤,令活性成分有效渗入皮肤,同时微针刺激真皮层,通过皮肤的自愈能力,可用于小凹坑与皮肤疤痕的淡化。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
不同地方的皮肤厚度不一,微针的长度调节系统可调节微针的长度,以达到应对不同厚度皮肤的目的,挡板可精确插入皮肤的长度,并且不同长度的微针的对皮肤产生不同的微创,刺激皮肤的生长。
微针挡板可阻挡大部分污垢,便于清理。并且挡板有助于把皮肤绷紧,利于微针的治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微针基板的示意图。
图3是微针挡板的示意图。
图4是微针保护壳示意图。
图5是微针连接件示意图。
图6是微针定位销示意图。
图7是微针端盖示意图。
图中:1、定位筒,2、定位销,3、端盖,4、连接件,5、基板,6、保护壳,7、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54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管型吻合器
- 下一篇:基于数值模式与统计分析结合的大气重污染预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