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深水海底管线稳定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2743.0 | 申请日: | 2013-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5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余建星;李妍;田里;余杨;杨源;李智博;孙震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L1/16 | 分类号: | F16L1/1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深水 海底 管线 稳定性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深水海底管道生产和铺设安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增强深水海底管线局部与整体稳定性,提高管线安全寿命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底管线是深海油气工程中的生命线,担负着油气输运的重任。在位运行期间,深水海底管线所处的外部环境显著区别于其他工程结构,环境作用具有高温、高压、内外腐蚀的特点。这种特点造成了深水海底管线失效破坏的主要形式为稳定性失效,具体包括局部环向上的压溃(Collapse)和整体轴向上的屈曲(Buckle)。
多数海底管线结构的稳定性失效属于局部屈曲和压溃。由于在铺设过程中承受弯矩或在海底运营期间承受腐蚀作用以及诸如落物、撞击、海底地质作用等偶然荷载,管线会产生壁厚减薄、凹坑、椭圆度等缺陷,进而在外部高静水压力作用下发生局部屈曲及至压溃,压溃后的管道截面呈哑铃状。对管线更大的危害在于,局部屈曲压溃一旦发生,在一定水压下压溃形态将沿管线轴线方向前后传播,导致整个管线的破坏,而导致这种屈曲传播现象(Buckling Propagation)的临界压力远小于压溃压力。
理论上,管道壁厚与管径达到一定比例时,局部屈曲压溃和屈曲传播就不会发生。但全线增加管壁厚度大量增加了材料的用量,以及铺设过程中悬跨段的重量,迫使对铺管船的张紧器进行升级,直接或间接增加了大量的成本。工程中为了防止这一灾难性的失效,多采用沿管线长度方向相隔一定距离加装止屈器的方法。常用的止屈器根据安装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有扣入式、缠绕式和整体式三种,其基本原理均是在一个局部加厚管壁以增强环向刚度,使屈曲传播不能穿越止屈器,从而将屈曲变形限制在两个止屈器之间,避免了管线的整体破坏。
不同形式的止屈器各具特色,其中单就止屈效果来说整体式止屈器最好。但各类止屈器据面临着相似的缺陷和不足:
(1)从结构安全的概率角度分析,局部屈曲压溃可能发生在管线的任意一处,各止屈器之间的管段失效概率相同。止屈器只能阻止局部屈曲的传播而并不能提高某一管段的安全性。如果一个止屈器前后的管段均已发生局部屈曲压溃并各自沿轴向前后传播,则这一止屈器相当于没有起到效果,其前后管段均已破坏。
(2)从止屈器的综合效果分析,虽然有的设计声称能够在止屈的同时起到抑制涡激振动等管线其他失效形式的功能,但因为对于整个管线来说止屈器只是一个局部结构,其抑制涡激振动或在位失稳等整体失效的效果一般。特别对于深水开采,高温油气导致管线轴向膨胀,压力载荷显著,整体失稳的可能性大增。目前的一些装置、设计不能够既发挥环向止屈功能又能提高整体在位稳定性。
(3)从止屈器的经济适用角度分析,止屈器的基本形式均是一个厚壁圆环,为达到一定的止屈效果需要一定的厚度和长度,从而导致重量较重,不便安装、运输。同时需要特殊制作,材料耗费较多,特别是扣入式和缠绕式止屈器工艺常常较为复杂,对焊接质量的要求极高,从而导致成本较高。一些止屈器的较复杂设计局部应力效应显著,不太适用于深水海底管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结合深水环境特点,提供一种增强深水海底管线局部与整体稳定性,提高管线安全寿命的保护方法。本发明的保护方法能够增强深水海底管线局部与整体稳定性,提高管线安全寿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增强深水海底管线稳定性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⑴制作需要加强的深水海底管件的三个粗细一致的管段:加强管段和两个延伸管段;
⑵根据管段的外径及长度尺寸,选取宽度尺寸相同的窄翼H型钢和窄翼T型钢;
⑶将窄翼T型钢加工成环向加强材,即环向裙板(2),将环向裙板(2)焊接在加强管件的两端,形成径向加强材料;
⑷将窄翼H型钢沿轴向采用埋弧焊方式焊接在加强管段及延伸管段上,分布在每个管段的窄翼H型钢均为四条,均匀分布在管件的外圆柱面上,形成轴向加强材料,即纵向肋骨(3);
⑸将加强管段和两个延伸管段进行焊接,形成完整的局部加强结构。
本发明针对深水海底管件的破坏变形特点,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在加强管段的两端及中部设置环向焊接T型材形成环向裙板;在加强管段及其前后共三段上沿管段全长焊接H型材形成纵向肋骨。纵向肋骨沿环向分别在流向与垂向每隔90°设置。纵横肋骨形成一个框架,外部载荷的能量通过肋骨框架传递到整个加强管段上,有效地提高了加强管段整体抵抗外载的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27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防滑护理托盘
- 下一篇:一种接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