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压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试验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42522.3 | 申请日: | 2013-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6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流火;卢启付;吕鸿;王宇;宁文军;王立军;王海靖;吴琛;贾申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1008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关柜 局部 放电 检测 试验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试验平台,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中压开关柜内局部放电检测试验平台。
背景技术
中压开关柜是向用户供电最直接的设备。电网要求开关柜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但是开关柜一方面在制造时不可避免留下工艺性缺陷,另一方面受到电磁发热,环境湿度、粉尘等因素,特别在我国的东南部沿海地区,某些特定天气状况下湿度很大,将严重地削弱绝缘强度。根据1989年到1997年的一项统计调查显示,开关柜的故障中,绝缘故障与载流故障大约占了40%~50%。在绝缘载流故障的发展前期,一般表现为局部微弱的异常放电,即局部放电。此时异常放电尚未对开关柜造成致命影响。在此阶段通过不同的监测手段捕获局部放电的信号,以判断故障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停机检修。产生局部放电的故障种类繁多,但是基本上可以用几种典型的故障模型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模拟,即针-板故障模型、绝缘空隙故障模型、悬浮电位故障模型和表面污秽故障模型。检测局部放电的方法也很多,常见的如脉冲电流法、超声波法、超高频法、瞬态对地电压(TEV)法等。不同的检测方法对不同的故障类型的敏感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多种检测方法之间能相互对比印证。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装置》(申请公布号CN 102749557A)公开了一种利用超高频传感器、声发射传感器、高频电流传感器和TEV传感器检测局部放电信号的方法,但只涉及检测方法而没有具体故障模型和试验参数;中国专利《一种10kV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系统》(授权公告号CN 202471902)公开了一种利用瞬态对地电压(TEV)技术对开关柜内的针-板放电、绝缘空隙和悬浮电位故障模型进行局部放电信号检测的系统,此系统还配备了光电检测和声波检测等辅助检测设备,但局部放电初期信号一般很微弱,不会出现亮光,用光电倍增管的检测效果可能不理想,另一方面此系统未考虑湿度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框架式的中压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试验平台,其考虑到故障类型和检测方法的多样性,可提供完善和便捷的实验条件,对开关柜局部放电特性展开综合研究。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压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试验平台,其特征是:包括金属柜体、故障模型、导电杆、信号检测单元和工频高压源;
所述金属柜体左、右侧面分别开有多个方孔,右侧方孔面积为左侧方孔面积的两倍,方孔上方覆盖有磁性挡板;金属柜体内部设有小型加湿器、内壁上下端各安装有一个温湿度计;
所述故障模型包括模型和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由对称的上、下螺杆快速夹头组成,模型为针-板故障模型、绝缘空隙故障模型和悬浮电位故障模型,固定在上、下螺杆快速夹头之间;
所述的导电杆共有三根并对称分布竖在所述的金属柜体内,每根由上、下导电杆构成,上导电杆的上端穿出金属柜体顶部并连接有绝缘子接线柱、下端与故障模型的固定装置的上螺杆快速夹头连接,下导电杆的上端连接故障模型的固定装置的下螺杆快速夹头连接、下端与金属柜体连接;
所述信号检测单元包括超声波传感器、超高频传感器,TEV传感器、罗氏线圈、高压探头和第一、第二数字示波器,超声波传感器设置在金属柜体左、右侧面的方孔附近,通过屏蔽共轴电缆与第一数字示波器连接;超高频传感器设置在金属柜体左、右侧面的方孔附近,通过屏蔽共轴电缆与第二数字示波器连接;TEV传感器粘附在金属柜体外表面上,通过屏蔽共轴电缆与第二数字示波器连接;罗氏线圈环绕在下端导电杆上,通过屏蔽共轴电缆与第一数字示波器连接;高压探头设在绝缘子接线柱的高压进线上,通过屏蔽共轴电缆与第一数字示波器连接;
所述的工频高压源接入绝缘子接线柱。
在上述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完善改进:
所述的金属柜体设在一支撑台上,支撑台包括台面与4根支撑柱,支撑柱底部安装有可锁死滑轮,便于移动;
所述针-板故障模型的针尖曲率为30微米,针与板分别固定在前述固定装置的上下两部分,间距可调;
所述绝缘空隙由两层透明有机玻璃粘合而成,圆柱形电极与有机玻璃紧密配合,电极与空隙的最短绝缘距离为2mm。
所述悬浮电位故障模型包括两个圆柱形电极,一个有机玻璃块和悬浮针电极;所述圆柱形电极两端为半球形,嵌入有机玻璃块内10mm深度,两者紧密配合;所述有机玻璃块上表面围绕圆柱形电极周围每隔90°有一个直径1mm,深度20mm的小孔;所述小孔与圆柱形表面的最短距离分别为1mm,1.5mm,2mm,2.5mm;针电极可以放置在前述4个小孔中的任何一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未经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425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头纸与桑蚕丝复合印花墙壁纸
- 下一篇:低能耗污泥资源化利用干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