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存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8876.0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1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昌志;锺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23/02 | 分类号: | G11B23/02;G11B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存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所制作的数字档案变得愈来愈大。传统的1.44MB软式磁盘虽然携带方便,但其容量已无法满足目前的需求。另外,传统磁盘结构式的硬磁盘虽可提供大容量的存储空间,但因其体积较大而造成使用者携带不方便。由于可覆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具有数据非易失性、省电、体积小与无机械结构等的特性,适合便携式应用,最适合使用在这类便携式由电池供电的产品上。随身碟就是一种以与非NAND型闪存(Flash Memory)作为存储媒体的存储装置。
一般来说,随身碟会包括电路板、电子元件以及用以与主机连接的数个弹性端子与金属导电片(也称为连接器或连接接口)。虽然通过电路板的微小化,可适度缩小随身碟的体积,但碍于连接器的金属外壳的尺寸,随身碟的更进一步微型化有相当大的困难度。
举例来说,随着现有连接及传输规格从通用串行总线1.0/1.1(Universal Serial Bus,USB1.0/1.1)升级到通用串行总线2.0(Universal Serial Bus,USB2.0),接着再升级到通用串行总线3.0(Universal Serial Bus,USB3.0),其随着规格改变而增加了额外的接脚。据此,如何缩小随身碟的体积且同时兼具随身碟的结构强度,便成为此领域技术人员所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装置,其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的存储装置包括承载件、存储单元以及壳体。壳体具有底板、顶板与主结合结构;承载件具有干涉部与副结合结构;存储单元具有本体、限制部与端子组,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端子组的局部与限制部位于第一表面,存储单元与干涉部置放在壳体内,干涉部位于顶板与限制部之间,干涉部提供干涉力于限制部,而底板提供支撑力于第二表面,以固定存储单元于壳体内,主结合结构结合于副结合结构,以使承载件与壳体可分离地相互结合。
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的干涉部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与第四表面。顶板面对第三表面,限制部突出于第一表面且面对第四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的副结合结构包括第一结合部,或一对第四结合部,或第一结合部与该对第四结合部。第一结合部位于第三表面。第四结合部位于干涉部的相对两侧。主结合结构包括第二结合部,或一对第三结合部,或第二结合部与该对第三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位于顶板。第三结合部位于壳体的一对侧板。各侧板连接在顶板与底板之间。第一结合部用以结合至第二结合部,而该对第四结合部用以结合至该对第三结合部。
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结合部为扣件与扣槽的其中之一,而第二结合部为扣件与扣槽的其中之另一。
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的干涉部还具有至少一第一凸部,位于第四表面上。限制部还具有多个间隔块。第一凸部对应地邻接在相邻的两个间隔块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的干涉部还具有至少一第二凸部,位于第四表面上。第二凸部邻接于本体的一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的承载件包括板体,而板体具有承载面。干涉部从板体延伸。本体区分为共第一表面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端子组与限制部位于第一部分且与第一部分位于壳体内。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延伸出壳体外并邻接于承载面。
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的干涉部与板体之间存在落差。
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的干涉部与第四结合部分别从板体延伸,且干涉部位于第四结合部之间。当干涉部置放在壳体内时,第四结合部的外部距离大在侧板的外部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结合部为一对开槽,而第四结合部的局部嵌合于开槽中。
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结合部为一对扣件或一对扣槽,第四结合部为一对扣槽与一对扣件。
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的端子组为四线差分传输的传输接口。
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的端子组还包含两线差分传输的传输接口。
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的端子组是USB3.0端子组。
在本发明的一范例实施例中,上述的存储单元为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P)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88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胀套
- 下一篇:同步无纺布复合机放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