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静电阻燃钢骨架纤维增强树脂管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4560.4 | 申请日: | 201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4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马明振;苏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拓安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B29D23/00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13119 | 代理人: | 李志华 |
地址: | 0531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静电 阻燃 钢骨 纤维 增强 树脂 及其 制备 工艺 | ||
1.一种抗静电阻燃钢骨架纤维增强树脂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由内至外为防渗阻燃导电内衬层、承压阻燃导电结构层,其中防渗阻燃导电内衬层包括固化在内基体的玻璃纤维,承压阻燃导电结构层包括同步缠绕有外表面涂覆有环氧树脂的镀锌钢丝和玻璃纤维直接无捻粗纱的外基体,内基体和外基体均包括下列重量份的组分:
树脂胶 100重量份
阻燃剂 7——15重量份
固化剂 1——3重量份
促进剂 2——4重量份
碳纳米管 1——3重量份
纳米氢氧化铝 31——39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阻燃钢骨架纤维增强树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胶为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或酚醛树脂,阻燃剂为甲基磷酸二甲酯,固化剂为过氧化环已酮或过氧化甲酰,促进剂为环烷酸钴,碳纳米管为多壁,直径为8—12纳米,长度在8—12微米,纳米氢氧化铝的粒度小于200纳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阻燃钢骨架纤维增强树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阻燃导电结构层中外表面涂覆有环氧树脂的镀锌钢丝的直径为0.5—1.2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静电阻燃钢骨架纤维增强树脂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表面涂覆有环氧树脂的镀锌钢丝与玻璃纤维直接无捻粗纱进行同步缠绕形成混合编织的网状。
5.权利要求1、2、3或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静电阻燃钢骨架纤维增强树脂管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 制造防渗阻燃导电内衬层
将玻璃纤维直接无捻粗纱与100重量份树脂胶、7——15重量份的阻燃剂、1——3重量份固化剂 、2——4重量份促进剂、1——3重量份碳纳米管、31——39重量份纳米氢氧化铝构成的混合液体固化形成筒状防渗阻燃导电内衬层;
第二步 加工承压阻燃导电结构层
将筒状防渗阻燃导电内衬层套在旋转芯轴上,在旋转芯轴一侧的行走小车上面上下平行放置镀锌钢丝缠绕刀架和玻璃纤维缠绕刀架,使玻璃纤维缠绕刀架的玻璃纤维直接无捻粗纱经过100重量份树脂胶、7——15重量份的阻燃剂、1——3重量份固化剂 、2——4重量份促进剂、1——3重量份碳纳米管、31——39重量份纳米氢氧化铝构成的混合液体,将镀锌钢丝缠绕刀架的外表面涂覆有环氧树脂的镀锌钢丝和玻璃纤维缠绕刀架的玻璃纤维直接无捻粗纱按一定角度与旋转芯轴接触,启动旋转芯轴和行走小车,旋转芯轴带动筒状防渗阻燃导电内衬层旋转,行走小车顺旋转芯轴纵向来回移动,外表面涂覆有环氧树脂的镀锌钢丝和玻璃纤维直接无捻粗纱同步缠绕在筒状防渗阻燃导电内衬层外壁,缠绕完毕待外表面涂覆有环氧树脂的镀锌钢丝和玻璃纤维直接无捻粗纱与混合液体固化后形成承压阻燃导电结构层;
第三步 加热脱模
管体缠绕喷涂完毕后,用旋转芯轴内部中空设置的蛇形管水套对管体内壁进行加热,用红外线烤灯对管体外表面加热,加热完毕,将管体由旋转芯轴上取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涂覆有环氧树脂的镀锌钢丝和玻璃纤维直接无捻粗纱的缠绕方向为左旋加右旋,外表面涂覆有环氧树脂的镀锌钢丝和玻璃纤维直接无捻粗纱的缠绕角度为固定角度缠绕,管体安装时管体中心轴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0°时,外表面涂覆有环氧树脂的镀锌钢丝和玻璃纤维直接无捻粗纱的缠绕角度固定为83.25°;管体安装时管体中心轴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大于10°、小于等于75°时,外表面涂覆有环氧树脂的镀锌钢丝和玻璃纤维直接无捻粗纱的缠绕角度固定为53.68°;管体安装时管体中心轴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大于75°、小于等于90°时外表面涂覆有环氧树脂的镀锌钢丝和玻璃纤维直接无捻粗纱的缠绕角度固定为35.48°。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纤维为玻纤表面毡和玻璃纤维布交替缠绕。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纤维为直接无捻粗纱和单向布交替缠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拓安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拓安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456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扣标签式笔记本
- 下一篇:一种凹印机油墨自动添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