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应器及包括其的反应系统和其内衬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4098.8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3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周金豪;张焕琦;程治强;李杨娟;戴建兴;李晴暖;吴国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1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朱水平;邱江霞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器 包括 反应 系统 内衬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反应器,包括一反应主体及一设置于所述反应主体上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还包括一内衬和一用于测量所述内衬温度的测温装置,所述内衬通过一热源在所述反应主体内连续流动并经所述冷却系统冷却而形成于所述反应主体的内壁上,所述测温装置设置于所述反应主体的内壁至中心的平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装置为一热电偶束,所述热电偶束包括若干等距间隔设置的热电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的厚度为可调节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主体的形状为锥形,所述锥形的角度为1°~3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一换热夹套,所述换热夹套套设在所述反应主体的外壁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夹套的内部设有环形导流槽或迷宫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夹套内含有换热介质,所述换热介质为导热油、惰性气体或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主体的内壁由钢丝拉筋、网丝或填充物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主体的顶端设有一气体进口,所述气体进口内设有一延伸至所述反应主体内部的探底管,所述探底管的底端设有一气体分布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主体的底端设有一热源进口,所述反应主体的壁面上还开设有一热源出口,且所述热源出口远离所述热源进口。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底管由金属或石墨制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为共熔盐,所述共熔盐为硝酸熔盐或氟化物熔盐。
13.一种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应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系统还包括一加热单元、一换热单元和一熔盐接收器,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反应器相连接并形成一循环回路,所述换热单元与所述反应器相连接并形成另一循环回路,所述熔盐接收器分别与所述反应器和所述加热单元相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一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依次通过一输送泵、一三通调节阀和一流量计与所述反应主体的底端设有的热源进口相连接,所述反应主体的壁面上开设有的热源出口通过一第一旁路管道与所述加热器相连接,并形成一第一回路,所述三通调节阀通过一第二旁路管道与所述加热器相连接并形成一第二回路。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包括一循环机和一冷却器,所述循环机与所述冷却系统的进口相连接,所述冷却系统的出口通过所述冷却器与所述循环机相连接,并形成一第三回路。
17.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3-16中任意一项所述反应系统中反应器的内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一热源经所述加热单元加热后输送至所述反应主体内;
S2、所述热源在所述反应器的反应主体内连续流动,并通过所述反应器的冷却系统冷却形成一贴设在所述反应主体的内壁上的内衬。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为共熔盐,所述共熔盐为硝酸熔盐或氟化物熔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S11、称取适量的共熔盐至所述加热单元进行加热,待所述共熔盐熔融后保温;
S12、将所述反应系统的管路及位于所述管路中的一三通调节阀和一输送泵预热至一第一温度,并进行保温;
S13、启动所述输送泵,所述热源经由所述三通调节阀输送至所述反应主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409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