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CMOS宽带低噪声放大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33673.2 | 申请日: | 2013-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5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秦国轩;闫月星;杨来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F1/26 | 分类号: | H03F1/2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噪声 抵消 技术 cmos 宽带 低噪声放大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噪声放大器,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CMOS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宽带技术已经成为大多数用户升级的首选技术。宽带低噪声放大器是无线宽带系统中非常关键的模块,尤其是在无线接收机当中,低噪声放大器一般位于接收机的最前端,如图1所示,从天线馈入的微弱信号经过频带选通滤波器后要通过低噪声放大器进行放大,再拿到后级进行处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接收机的整体性能。它必须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实现输入阻抗匹配、提供平坦的增益、引入尽可能低的噪声,并保证有足够的线性范围容纳可能出现的信号能量。因此设计一个大带宽的LNA是无线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绝大多数应用要求低噪声放大器具有50Ω的输入阻抗,从而使得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可以直接作为片外射频滤波器的终端负载,这是低噪声放大器的设放大器的计中必须满足的一个性能指标。当阻抗不匹配时,射频滤波器到低噪声放大器的功率传输会发生反射,严重恶化系统性能。目前可以提供电阻性输入阻抗的宽带匹配有共栅极输入和匹配网络匹配、电阻负反馈三种方式。共栅极输入的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匹配网络,但是它的增益不高,无法良好的抑制后级电路噪声。而且在特别是在短沟道器件下,它的噪声是相当高的。匹配网络匹配能够有较高增益,但需要采用片上电感,增加了芯片的面积和成本,同时电路的线性度也比较差,应用领域受到局限。带有并联电阻负反馈的共源结构能在宽带下实现输入匹配。但是其增益和噪声性能不佳。小信号传输需要系统的噪声系数NF达到系统的要求,而输入匹配和噪声系数之间存在着重要的折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CMOS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本发明结构简单,减小了芯片面积,便于集成,降低了成本,本发明放大器在输入匹配、噪声、增益、带宽和线性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其性价比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CMOS宽带低噪声放大器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信号输入级和噪声抵消级,所述信号输入级由电感Li、电阻RF、NMOS管M1-a和PMOS管M1-b组成,其中的PMOS管M1-b和NMOS管M1-a构成了一自偏置反相器,所述信号输入级利用所述电阻RF的负反馈实现输入阻抗的匹配;所述噪声抵消级由电阻R1、电容C1和两个NMOS晶体管M2、M3组成,所述噪声抵消级用于与所述信号输入级的噪声电压相互抵消;
上述各电子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为:
信号由电感Li输入,电感Li与电阻RF的一端、NMOS管M1-a的栅极、PMOS管M1-b的栅极和NMOS管M2的栅极连接,NMOS管M1-a的源极接地,PMOS管M1-b的源极接电源VDD;电阻RF的另一端与NMOS管M1-a的漏极、PMOS管M1-b的漏极和NMOS管M2的漏极结合再与电容C1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接电阻R1的一端和NMOS管M3的栅极,电阻R1的另一端和NMOS管M3的漏极连接至电源VDD,NMOS管M3的源极与NMOS管M2的漏极连接后作为信号的输出端。
本发明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CMOS宽带低噪声放大器,所述电感Li在输入端提供谐振,用以抵消输入端的容性寄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放大器的有益效果是:
(1)将噪声抵消技术、电流复用技术和电阻负反馈相结合,不仅满足输入匹配还有较高的增益、较低的噪声,满足了现在需求越来越多无线宽带技术的应用需求。
(2)本发明采用CHART0.18μm RF工艺,1.8V低电压供电有较低的功。
(3)本发明中的电子元器件数量少,可以有效的减小芯片面积,降低了成本。
(4)采用CMOS工艺,可以与采用同样工艺的基带电路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实现片上系统,做成完整的宽带收发电路。
附图说明
图1是低噪声放大器在无线接收机中应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CMOS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的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NF)前后仿真结果图;
图4-1是本发明低噪声放大器的S参数的前仿真结果图;
图4-2是本发明低噪声放大器的S参数的后仿真结果图;
图5是本发明低噪声放大器600MHz时的输入三阶截点(IIP3)的仿真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36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