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小孔异形件的压制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3016.8 | 申请日: | 2013-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0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石冬怀;王学钊;袁郭江;周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新莱福磁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03 | 分类号: | B22F3/03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方振昌 |
地址: | 511356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小 异形 压制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末压制成型的模具,特别是一种细小孔异形件的压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压制成形是利用压力将置于模具内的粉料压紧至结构紧密,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体的成形方法。
对于具有细小孔(1mm以下的孔)的异形件产品成型一般都是以如下的方式实现:在上冲和下冲相对应的位置开设出贯穿上冲棒上下端的上冲内孔和贯穿下冲棒上下端的下冲内孔,与细小孔孔径相等的芯棒从下冲内孔下端由下至上穿入上冲内孔中,并与母模相对固定,冶金粉末或磁性粉末在上冲棒与下冲棒对冲的过程中于母模内成型。
在上述工作的过程中多余的粉末主要是从上冲内孔的上端和下冲内孔的下端排出,但是由于粉末不断的填充在上冲内孔、下冲内孔和芯棒之间,第一会造成芯棒的磨损;第二是粉末逐渐增加以后会造成上冲内孔的堵塞,直接造成芯棒断裂,芯棒断裂的同时会造成上冲棒和下冲棒模具断面的破损,影响模具的寿命,更换模具的同时间接造成了了模具成本的增加,而且维修和更换模具的时间无形中也会降低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寿命长、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细小孔异形件的压制成型模具。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细小孔异形件的压制成型模具,包括母模、上冲、下冲和芯棒,所述母模设有上下相通的模孔,所述上冲由上至下穿入模孔且相对母模具有上下升降的行程,所述下冲由下朝上穿入模孔,所述上冲设有上冲内孔,所述下冲与上冲内孔相对的位置设有下冲内孔,所述芯棒由下冲内孔穿入上冲内孔且与母模相对固定,所述上冲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外界和上冲内孔的排粉切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粉切口开设在上冲中部靠下的位置,所述排粉切口沿上下方向的长度不小于10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冲设有包覆且固接上冲外壁的上冲模座,所述排粉切口在上冲模座的下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冲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外界和下冲内孔的粉末排出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粉末排出口开设在下冲中部靠上的位置,所述粉末排出口沿上下方向的长度不小于10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冲设有包覆且固接下冲外壁的下冲模座,所述粉末排出口在下冲模座的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冲相对母模具有上下升降的行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上冲的侧壁上开设连通外界和上冲内孔的排粉切口,上冲和下冲对粉末压制成型时,粉末可以从排粉切口中脱离模具,减轻了芯棒与粉末之间摩擦引起的磨损,防止上冲内孔的堵塞,避免芯棒因为上冲内孔堵塞而断裂,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从而大大减低更换模具的频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冲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下冲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细小孔异形件的压制成型模具,包括母模1、上冲2、下冲3和芯棒4。母模1为固定不动,其上设有上下相通的模孔。上冲2由上至下穿入模孔,并且相对母模1具有上下升降的行程,下冲3由下朝上穿入模孔。
上冲2设有上冲内孔21,下冲3与上冲内孔21相对的位置设有下冲内孔31,芯棒4由下冲内孔31穿入上冲内孔21且与母模1相对固定。上冲2在由上往下冲压时,由上冲2的底端、模孔、芯棒4和下冲3的顶端围成型腔4,冶金粉末或磁性粉末就在该型腔4内被压制成型。上冲2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外界和上冲内孔21的排粉切口22。在冲压的过程中,型腔4内的产品成型后多余粉末中的一部分通过上冲内孔21与芯棒4间的缝隙往上排出,该部分粉末通过了芯棒4外周的缝隙这一小段距离后即能从排粉切口22处脱离模具,而无需填充满整个上冲内孔21才从上冲2的顶端排出。如此一来,减轻了上冲内孔21、多余粉末和芯棒4间相互摩擦造成的芯棒4磨损,同时也防止上冲内孔21被多余粉末堵塞,避免了芯棒4因为上冲内孔21堵塞引起的断裂,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从而大大减低更换模具的频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新莱福磁电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新莱福磁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30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中压树脂母线散热孔浇注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