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稻草秸秆垃圾再生板材利用的配方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31902.7 | 申请日: | 2013-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3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云凯 |
主分类号: | C04B26/28 | 分类号: | C04B26/28;C04B18/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草 秸秆 垃圾 再生 板材 利用 配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再次利用方法,更具体的说,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稻草秸秆垃圾再生板材利用的配方。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使能源问题变得空前严峻,中央提出的“循环经济论”是此问题解决之首,同时我国对于“保护森林资源”的态度日益明朗,对森林采伐、禁伐措施的力度也一再加大,板材生产行业受到巨大挑战,寻求新材料代替天然木材生产板材,逐渐成为板材市场图生存、求发展的当然之选,目前,国内的板材生产厂家生产的人造板材主要以胶合板、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板为主,但这些板材成品中普遍含有大量的甲醛和化学胶剂,使用中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且不符合国家绿色产业发展的倡导,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人造板的原材料配方及生产方法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稻草秸秆垃圾再生板材利用的配方以及利用该配方生产板材的方法,以期望解决现有人造板中甲醛与化学胶剂的含量过高,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以及未充分利用可用于生产板材的闲置原材料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稻草秸秆垃圾再生板材利用的配方,所述配方中以重量计包括5至11份填充料与1至4份粘合剂;所述粘合剂中以重量计包括2至6份糯米汁、15至25份阻燃剂、0.5至2份防腐剂、15至25份防水粉、0.5至2份纤维素与40至60份的水。
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粘合剂中还包括0.5至2份草酸、0.5至2份柠檬酸、0.5至2份硫酸铝、0.5至2份防火材料。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填充料为粉碎的植物纤维。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植物纤维为稻草、秸秆、高梁、草、树叶、树皮、树枝与废旧木材当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配方制造稻草秸秆垃圾再生板材的方法,所述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粘合剂与填充料混合并搅拌均匀,浸泡至粘合剂中的水分完全蒸发;
步骤B、将粘合剂与填充料的无水混合物铺设至相应的定型模具中,压制5至10分钟后即成型
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B中在相应模具中压制粘合剂与填充料的无水混合物的方式为在常温下,向其施加25吨以上的压力。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B中在相应模具中压制粘合剂与填充料的无水混合物的方式为在100至150摄氏度的温度下,向其施加20吨以上的压力。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步骤B中在向相应定型模具中粘合剂与填充料的无水混合物施加压力之前,还需在其上部铺设垫板;所述相应定型模具中粘合剂与填充料的无水混合物分为三层,且上下层的填充料粉碎颗粒小于中间层的填充料粉碎颗粒。
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稻草秸秆垃圾再生的粘合剂,所述粘合剂中以重量计包括2至6份糯米汁、15至25份阻燃剂、0.5至2份防腐剂、15至25份防水粉、0.5至2份纤维素与40至60份的水。
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粘合剂中还包括0.5至2份草酸、0.5至2份柠檬酸、0.5至2份硫酸铝、0.5至2份防火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采用糯米汁取代甲醛、化学胶济作为填充料中的粘合剂,避免了人造板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以秸秆等植物纤维垃圾作为原材料,充分利用了广泛闲置的原料,解决此类垃圾长期堆积的问题,且由于秸秆等植物纤维垃圾随处可见,取之不尽,因此将其用于生产板材的成本较低,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稻草秸秆垃圾再生板材利用的配方在各种环境中均可轻松制备,且用于板材生产的步骤简单,适宜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一种稻草秸秆垃圾再生板材利用的配方,所述配方中包括5千克填充料与1千克粘合剂;而前述的粘合剂中包括0.03千克的糯米汁、0.21千克的阻燃剂、0.01千克的防腐剂、0.21千克的防水粉、0.01千克的纤维素与0.55千克的水,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前述配方配制完成后可直接用于人造板材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云凯,未经刘云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19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