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加热与余热回收器组合的节能快速工业干衣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30703.4 | 申请日: | 2010-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3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宏江 |
主分类号: | D06F58/20 | 分类号: | D06F58/20;D06F58/26;D06F58/28;F28D15/00;F28D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76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加热 余热 回收 组合 节能 快速 工业 干衣机 | ||
技术领域:本发明分案申请开创了一条新组合高效能的新路子,属节能工业干衣机新组合高效能领域,简称循环加热与余热回收器组合的节能快速工业干衣机。
技术背景:本发明人在此前的名为节能工业干衣机多种技术方案,申请号为201010183825.3的发明专利申请中例举了六种节能技术方案,此六种节能技术方案的节能效果只能达到30%-50%左右,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更科学的组合模式,进一步提高原发明的节能水平和干衣速度,达到干衣耗能比旧式工业干衣机节约60%、干衣速度比旧式工业干衣机快25%以上。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前述所提出的干衣耗能比旧式工业干衣机节约60%、干衣速度比旧式工业干衣机快25%以上的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为:采用一个三通接头连接在现有旧式的或新造的工业干衣机的排风口上,三通接头的上排气口内安装一个温度控制阀门后与干衣机的进气口相连通,下排气口内安装一个温度控制阀门后与一台现有的翅片式排管箱或现有的热管余热回收器的排气通道连通,翅片式排管箱或热管余热回收器的进气通道内安装一个温度控制阀门后与干衣机的进气口相连通即可组合构成一台新型的循环加热与余热回收器组合的节能快速工业干衣机。本发明装置的具体连接安装方案是:在工业干衣机的排风口先连接一个三通接头,三通接头的上侧口安装一个温度控制阀门后用导管连接至干衣机顶部的加热箱(热交换器)的进气口形成一个循环加热通道。然后,在三通接头的下侧口安装一个温度控制阀门后用导管连接一台现有的翅片式排管箱余热回收器或热管余热回收器,余热回收器的排气口用导管连接至厂房之外,如果余热回收器应用的是翅片式排管箱余热回收器,则在翅片式排管箱余热回收器的进气口安装一个温度控制阀门后用导管连接至工业干衣机顶端进气口;如果余热回收器应用的是热管余热回收器,则在干衣机进气口安装一个温度控制阀门后再安装热管的散热端;然后将温控阀门的探温头装入干衣机的排气口,温控阀门再与电源电连接,一台新型的循环加热与余热回收器组合的节能快速工业干衣机即组装完成。
工作原理:当组装好的循环加热与余热回收器组合的节能快速工业干衣机开动之后,加热箱把吸入干衣机的冷空气加热后进入干衣机内干燥衣物,然后热空气从干衣机排气口经过三通接头排出,此时三通接头的下侧口的温度控制阀门关闭、三通接头的上侧口的温度控制阀门打开,热空气被迫通过三通接头的上侧口回流到干衣机的进气口并被加热箱进一步加热升温后进入干衣机干燥衣物,接着排出的热空气继续回流加热升温去干燥衣物,依此循环,当干衣机内的温度达到预定的温度使干衣机内的热空气包含有很高的水份后,三通接头的上侧口的温度控制阀门自动关闭,而三通接头的下侧口的温度控制阀门自动打开,干衣机内包含有很高水份的热空气就会通过翅片式排管箱余热回收器或热管余热回收器的排气口排出厂外,同时干衣机进气口的温度控制阀门打开,翅片式排管箱余热回收器或热管余热回收器就会从通过翅片式排管箱余热回收器或热管余热回收器的热空气回收热量去预热进入干衣机的冷空气,然后从干衣机排出的热空气又会继续回流加热升温去干燥衣物……依此不断循环,直到衣物干燥为止。由于连续循环加热进入干衣机内的空气,干衣机内的气温会很快上升至预定的80至120摄氏度,使干衣机内的高温可以更快地吸收更多的水分,并快速排出厂外,同时翅片式排管箱余热回收器或热管余热回收器又会及时吸收排出的废热去预热进入干衣机的冷空气。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由于保证了干衣热量的充分使用和高效使用,不仅可以节约干衣机的能耗达60%以上,还可以提高干衣机干燥衣物的速度达25%以上。
社会效益:本发明具有明显的节能高效干衣功能,是干衣行业非常理想的节能提效技术。如果能够在国内国外的干衣行业中广泛地推广使用,一定会给社会带来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宏江,未经李宏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307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灰缸
- 下一篇:一种山楂果茶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