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汽式蒸汽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9369.0 | 申请日: | 2013-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5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瑞柯徕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K23/02 | 分类号: | F01K23/02;F01K17/02;F27D17/00;F22G1/04;F01K2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张苏沛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汽式 蒸汽 联合 循环 发电 装置 | ||
1.一种抽汽式蒸汽朗肯联合循环发电装置,该装置包括高压端蒸汽朗肯循环和低压端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高压端蒸汽朗肯循环,是指由锅炉本体(1)出来的饱和蒸汽(2),经高压过热器(3)形成高压过热蒸汽(3-1),送入高压汽轮机(4)带动发电机(19)发电,高压汽轮机(4)出来的乏汽在凝汽器(5)中形成凝结水(6),经冷凝水(6)经高压给水泵(7)送入锅炉本体(1),锅炉本体(1)再产生饱和蒸汽,从而形成高压端蒸汽朗肯循环回路;
所述的低压端蒸汽朗肯循环,是指蒸汽发生器(26)采用高压端蒸汽朗肯循环中汽轮机(4)的抽汽(4-1)作为热源,加热低压端蒸汽朗肯循环的给水,蒸汽发生器(26)产生的低压饱和蒸汽(5-1),经低压过热器(15)形成低压过热蒸汽(16),送入低压汽轮机(17)带动发电机(19)发电;低压汽轮机(17)出来的乏汽在凝汽器(18)凝结成凝结水(9),凝结水(9)经凝结水泵(10)送入蒸汽发生器(26),蒸汽发生器(26)再产生饱和蒸汽(5-1),从而形成低压端蒸汽朗肯循环回路;
所述的蒸汽发生器(26)采用正压运行方式;
所述的高压端蒸汽朗肯循环与低压端蒸汽朗肯循环通过蒸汽发生器(26)直接复合起来,回收高温端蒸汽朗肯循环的蒸汽冷凝时释放的汽化潜热用于低温端蒸汽朗肯循环发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高压给水加热器(8):
锅炉本体(1)出来的饱和蒸汽(2),经高压过热器(3)形成高压过热蒸汽(3-1),送入高压汽轮机(4)带动发电机(19)发电;高压汽轮机(4)出来的乏汽(4-1)经过凝汽器(5)形成冷凝水(6),冷凝水(6)经高压给水泵(7)送入高压给水加热器(8)、锅炉本体(1),锅炉本体(1)再产生饱和蒸汽,从而形成高压端蒸汽朗肯循环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除氧器(12):
锅炉本体(1)出来的饱和蒸汽(2),经高压过热器(3)形成高压过热蒸汽(3-1),送入高压汽轮机(4)带动发电机(19)发电;高压汽轮机(4)出来的乏汽(4-1)经过凝汽器(5)形成冷凝水(6),冷凝水(6)经凝结水泵(13)、除氧器(12)除氧后,经高压给水泵(7)送入锅炉本体(1),锅炉本体(1)再产生饱和蒸汽,从而形成高压端蒸汽朗肯循环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蒸发发生器26中的给水与抽汽(4-1)采用直接混合加热或间接渐热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蒸发发生器(26)中的给水与抽汽(4-1)采用直接混合加热方式时,设有回收管线(27):抽汽(4-1)经过蒸汽发生器(26)形成的冷凝水直接从蒸汽发生器(26)经回水管线(27)返回高压端蒸汽朗肯循环系统;或者从凝结水泵(10)出口管线经回收管线(27)返回高压端蒸汽朗肯循环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蒸发发生器(26)中的给水与抽汽(4-1)采用间接加热方式时,设有回收管线(27):抽汽(4-1)经过蒸汽发生器(26)形成的冷凝水直接从蒸汽发生器(26)经回水管线(27)返回高压端蒸汽朗肯循环系统;凝结水(9)经凝结水泵(10)、回收管线(27)返回高压端蒸汽朗肯循环回路,再从除氧器(12)出口管线经回水管线(27-1)回到凝结水泵(10)的进口管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低压给水加热器(11):
由蒸汽蒸发器(26)产生的饱和蒸汽(5-1),经低压过热器(15)形成低压过热蒸汽(16),送入低压汽轮机(17)带动发电机(19)发电;低压汽轮机(17)出来的乏汽在凝汽器(18)凝结成凝结水(9),凝结水(9)经凝结水泵(10)、低压给水加热器(11)送入蒸汽蒸发器(26),经高压汽轮机(4)的抽汽(4-1)加热后,产生饱和蒸汽(5-1),从而形成低压端蒸汽朗肯循环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瑞柯徕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瑞柯徕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93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气缸盖垫片
- 下一篇:发动机用模块化集成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