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车用独立减振电动后桥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29084.7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3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邱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飞 |
主分类号: | B60G21/05 | 分类号: | B60G21/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车 独立 电动 后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车辆上使用的小型独立减振电动后桥。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车辆所用独立减振电驱动装置都是前置的,它集转向、驱动于一体,体积大结构复杂,无法在小型车辆上使用。而后轮驱动的电桥都是一体式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小型车辆使用的,由后轮驱动的独立减振的电动装置,左右二个电动装置组成独立减振电动后桥。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电动轮毂、摆臂、减振器、鼓盖、摆臂心轴、心套、连接套。电动轮毂呈单边支撑结构,电动轮毂轴用平键和螺母固定到鼓盖上;鼓盖下部设两耳,耳孔用螺杆与摆臂的外管孔配装;减振器为套筒式结构,上部的耳孔与车架挂耳孔用螺栓连接,下部板孔用螺栓与鼓盖螺接;摆臂有二种结构:之一呈非对称A字形结构,内侧管孔与心轴套装,套装后用螺栓固定到车架上,外侧管孔与鼓盖下部耳孔用螺栓铰接;之二呈对称三角形结构,内侧管孔与心套联接后用螺栓固定到车架上,外侧管孔与鼓盖下部耳孔用螺栓铰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动后桥(非对称摆臂)的斜后视图
图2为本发明电动后桥(非对称摆臂)的斜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电动后桥(非对称摆臂)的零件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电动后桥(对称摆臂)的零件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电动后桥(对称摆臂)的斜后仰视图
其中:1、车架;2、螺母;3、螺栓;4、减振器;5、电动轮毂;6、螺栓;7、螺栓;8、摆臂心轴;9、大缓冲套;10、鼓盖;11、螺母;12、电动轮毂轴;13、平键;14、螺杆;15、小缓冲套;16、非对称摆臂; 18、螺栓;19、连接套;30、对称摆臂;31、车架;32、心套;36、缓冲套;37、螺杆;3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为非对称摆臂独立减振后桥的结构、零件。电动轮毂5呈单边结构,电动轮毂轴12内侧制有键槽,配合平键13,装配到鼓盖10的中心孔内,外端用螺母11紧固,电动轮毂5能绕电动轮毂轴12自由旋转;鼓盖10上部的螺孔与减振器4下板孔用螺栓7连接成一体;减振器4上耳孔用螺栓3、螺母2连接到车架1上的挂耳孔中;非对称摆臂16外侧管孔装入小缓冲套15后与鼓盖10的下耳孔用螺杆14铰接,内侧管孔装入大缓冲套9后套入摆臂心轴8,二只非对称摆臂16都套入摆臂心轴8后,在摆臂心轴8的一头套上连接套19,并用螺栓18固定;最后将摆臂心轴8分别用螺栓6固定到车架1的相应位置上。工作时,电动轮毂5以鼓盖10为支撑,以非对称摆臂16为半径,绕摆臂心轴8摆动,同时沿减振器4中轴线上下移动,分别达到各自的独立减振目的。
如图4、图5,为对称摆臂独立减振后桥的结构、零件。电动轮毂5呈单边结构,电动轮毂轴12内侧制有键槽,配合平键13,装配到鼓盖10的中心孔内,外端用螺母11紧固,电动轮毂5能绕电动轮毂轴12自由旋转;鼓盖10上部的螺孔与减振器4下板孔用螺栓7连接成一体;减振器4上耳孔用螺栓3、螺母2连接到车架1上的挂耳孔中;对称摆臂30外侧管孔装入小缓冲套15后与鼓盖10的下耳孔用螺杆14铰接,内侧管孔两端装入缓冲套36再套入心套32后用螺杆37、螺母38固定到车架31的相应位置上。工作时,电动轮毂5以鼓盖10为支撑,以对称摆臂30为半径,绕螺杆37摆动,同时沿减振器4中轴线上下移动,分别达到各自的独立减振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飞,未经邱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90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斜坡弯道提升用接力连接环
- 下一篇:一种工具式新型铰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