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臭氧与电化学协同氧化含油废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7948.1 | 申请日: | 2013-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6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卞卫国;刘向阳;田长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46 | 分类号: | C02F1/46;C02F1/78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中科新兴专利事务所 65106 | 代理人: | 张莉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臭氧 电化学 协同 氧化 含油 废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臭氧(O3)与电化学协同氧化含油废水处理方法,属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含油作业废液含有多种污染成份,如果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严重,所以对含油废水进行处理并实现回注利用是当前的发展趋势。要使作业废水达标回注利用,就必须对废水中的高分子聚合物、乳化油、高浓度无机盐进行去除。
通过混凝工艺处理,可以对含油废水中的聚合物及乳化油大部分去除,但要达到回注用水的标准,还必须经过高级氧化工艺进行深度处理。高级氧化技术是利用羟基自由基(OH·)的强氧化性,将污水中的难处理污染物降解。在反应中羟基自由基(OH·)能够诱发一系列的链反应,将水中的污染物降解为水、二氧化碳和无害盐,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所以在污水处理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臭氧(O3)的氧化能力在天然元素中仅次于氟(F2),是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污水常用的氧化方法。O3氧化法处理污水反应速度快,无需加入化学药剂,在污水处理中应用广泛。
在含油废水深度处理中,单纯利用O3氧化脱色效果明显,但对COD和TOC的去除不够理想。主要的缺点是单纯利用O3氧化时,O3不能充分地转化成有强氧化活性的羟基自由基(OH·)。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为解决单纯利用O3氧化含油废水时处理能力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臭氧与电化学协同氧化含油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利用臭氧氧化,引入电化学氧化,让臭氧氧化和电化学氧化协同作用,进行废水处理,其中该方法中涉及处理装置是由箱体、进水口、电源线进口、泄压口、卸料口、出水口和臭氧进气口组成,电化学氧化处理是直接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氧化甚至是矿化处理,不需要加入其他药剂。这种协同方法克服了单纯O3氧化时氧化能力低的缺点,大大提高了氧化能力,同时该方法适应性广,无二次污染,反应迅速,设备和操作都简单,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处理后的含油废水的COD=68mg/L,COD的去除率达到85%,处理后的水变得澄清透明,达到了排放或回用的要求。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臭氧与电化学协同氧化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中利用臭氧氧化,引入电化学氧化,让臭氧氧化和电化学氧化协同作用,进行废水处理,其中该方法中涉及处理装置是由箱体、进水口、电源线进口、泄压口、卸料口、出水口和臭氧进气口组成,具体操作按下列步骤进行:
a、首先制作处理装置:在箱体(1)顶端分别设有进水口(2)、电源线进口(3)和泄压口(4),箱体(1)底部设有卸料口(9),箱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出水口(8),臭氧进气口(10),在箱体(1)内通过支撑柱(6)上的螺母固定均等排列的电极板(5),在电极板(5)上排列有孔(12),在箱体(1)内的底端固定有曝气装置(7);
b、将含油废水由进水口(2)进入箱体(1)内,然后开启电化学氧化的电源,调整电流密度,待电流稳定后,开启O3曝气装置(7)开关,臭氧流量为80-120mg/小时,经过30分钟处理后,关掉电化学电源,切断O3曝气开关,通过废水出水口(8)进行取样检测即可。
步骤a中箱体(1)、电极板(5)和支撑柱(6)均为电绝缘材料制成。
步骤a中电极板(5)之间的间距为5-300mm,通过支撑柱(6)上的螺母调整。
固定在电极板(5)中的电源线为带有绝缘层的铜导线,通过电源线进口(3)与电化学电源(11)连接。
步骤a中电极板(5)采用上下交错的方式分别接通电化学电源(11)的正极和负极,供给电极板(5)的电流为直流电流或脉冲电流。
步骤a中电极板(5)为实心的板材或带孔洞的板材或网格状的材料。
步骤a中制作电极板(5)选择碳纤维布或复合纳米结构的碳纤维布。
步骤b中电流密度的变化范围为5-200mA·cm-2。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臭氧与电化学协同氧化含油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实现了臭氧(O3)氧化和电化学协同氧化,在处理含油废水的装置内安装多个均等排列的电极板,电极板中的电源线采用上下交错的方式接正极和负极,供给电极板的电流为直流电流或脉冲电流,电极板通过支撑柱上的螺母固定,采用支撑柱上的螺母调整电极板之间的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79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甲基联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干酪乳杆菌发酵乳制品的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