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湖泊网围养殖去污染化清洁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24746.1 | 申请日: | 2013-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0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成胜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G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600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湖泊 养殖 污染 清洁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水产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湖泊网围养殖去污染化清洁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网围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渔业生产方式,一般在湖泊水域进行网围养殖,由于网围养殖大量投喂饲料、水产品排放粪便等,造成有机废物的大量积累,使水体造成富营养化,养殖污染严重,养殖废水与湖泊水质大量交换,影响湖泊水质。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设计了湖泊网围养殖去污染化清洁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湖泊网围养殖去污染化清洁生产方法,其特征是:以50—100亩网围区为一个单元,设置两道网围,外层网围区长边为300—400米,宽为100—150米,围定面积50—100亩,间隔10—15米设置内层网围,内层网围长边为280—370米、宽为80—120米,围定面积35—70亩,内层网围中养殖河蟹、鳜鱼、青虾、甲鱼及草鱼、鲢鱼,每亩网围区放养数量:河蟹(扣蟹)100—150只,鳜鱼(夏花)10—15尾,青虾(幼虾)5—10千克,甲鱼(250克)50—70只,草鱼(500克)50—80尾,鲢鱼(300克)40—60尾;投喂时根据养殖品种特性投喂生物饲料,包括水草、浮萍、螺类、河蚬、野杂鱼,投喂量适度,以免造成饲料浪费、污染水质;内层网围区每半月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每次每亩使用1千克;内外网围间隔区种植水草、增殖浮萍、野杂鱼,撒播河蚌、螺类、河蚬,根据水草、浮萍、野杂鱼、河蚬、螺类、河蚌的长势,定期将其采集投喂到网围区饲喂河蟹、鳜鱼、青虾、甲鱼及草鱼、鲢鱼。
有益效果:网围区富营养化的水体在通过间隔区时,其中的氮、磷等富营养化成分被水草、浮萍等水生植物所吸收,有机成分通过水体外溢时被河蚬、河蚌、田螺、野杂鱼所摄食,使网围区向外交换的水体得到净化,而且优质的水体不断向网围区内层渗透,对网围区鱼虾蟹生长都有好处,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域水质环境,不存在养殖污染废水问题,而且促进养殖品种的生长,产品质量得到保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南四湖一处网围区进行湖泊网围养殖去污染化清洁生产,2011年进行养殖,具体情况如下:以50亩网围区为一个单元,设置两道网围,外层网围长333米、宽100米,围定面积50亩,间隔10米设置内层网围,内层网围长313米、宽80米,围定面积38亩,内层网围中养殖河蟹、鳜鱼、青虾、甲鱼及草鱼、鲢鱼,每亩网围区放养数量:河蟹(扣蟹)150只,鳜鱼(夏花)15尾,青虾(幼虾)5千克,甲鱼(250克)60只,草鱼(500克)60尾,鲢鱼(300克)50尾;养殖品种于3月投放,投喂时根据养殖品种特性投喂生物饲料,包括水草、浮萍、螺类、河蚬、野杂鱼,投喂量适度,以免造成饲料浪费、污染水质;内层网围区每半月使用一次微生物制剂,每次每亩使用1千克;内外网围间隔区种植水草、增殖浮萍、野杂鱼,撒播河蚌、螺类、河蚬,根据水草、浮萍、野杂鱼、河蚬、螺类、河蚌的长势,定期将其采集投喂到网围区饲喂河蟹、鳜鱼、青虾、甲鱼及草鱼、鲢鱼;起捕情况:秋季9—10月收获优质河蟹1100千克,青虾(养殖期间持续起捕)1580千克,10月以后陆续起捕情况:鳜鱼720千克、甲鱼1640千克、草鱼4500千克、鲢鱼3800千克,总产值43.5万元,网具、船只、工具、苗种、微生物制剂、管理等各项费用(网具、船只按4年折旧)共计28.5万元,纯效益15万元,按50亩水域计算,亩均效益3000元,并且水质环境没有因为养殖而污染,水质符合3类水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成胜,未经杨成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0247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片材上覆膜的工艺
- 下一篇:插座及照明装置